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多年实践,中国政府农村扶贫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相对于政府扶贫开发模式、扶贫开发案例分析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对我国政府农村扶贫资金运作效率的分析却相对不足,形成了政府扶贫实践与反贫困理论发展的不均衡格局。在目前扶贫攻坚日益进入关键阶段、扶贫资金边际效率日益递减的情况下,分析我国政府农村扶贫资金效率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运用现代反贫困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以及转型经济理论,并结合现代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政府农村扶贫资金效率进行尝试性分析,试图通过这种分析,实证检验我国政府农村扶贫资金投向、传递与使用效率,揭示我国扶贫资金传递过程中的损耗机制,提出提高我国政府扶贫资金效率的政策建议。为达到上述研究目的,论文结合中国扶贫资金运作流程,运用反贫困理论、发展经济学与转型经济学理论以及模型构建与实证计量分析工具,对中国政府农村扶贫资金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主要研究工作与研究成果有:1、我国农村扶贫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扶贫行动。在清晰阐述我国政府农村扶贫资金管理体制、参与主体及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农村扶贫资金运转流程和环节进行了梳理,分别为扶贫资金的设计与决策环节、扶贫资金传递环节、扶贫资金与扶贫项目的接收与使用环节,并在这一分类方法下研究我国政府农村扶贫资金投放、传递及使用效率。2、分析了中国政府农村扶贫资金的需求与投放结构。在阐述扶贫资金来源及投入预算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农户的收支与需求结构、扶贫资金投入量及投入结构,指出扶贫资金投放成效并提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3、构建博弈模型阐释了中国政府农村扶贫资金传递的损耗机制,并通过计量分析对传递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扶贫资金传递过程中的多主体、多目标以及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必然对扶贫资金传递效率产生不利影响,论文首先探索性地将委托代理理论与博弈分析方法运用于这一过程,阐述了扶贫政策传递过程中的损耗机制;其次,论文构建计量分析模型对影响扶贫资金的传递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扶贫资金投入一方面对贫困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资金效率不高的现象;最后,在分析问题根源的基础上,论文从扶贫资金管理体制以及扶贫资金运营机制两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4、计量检验了中国政府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定性分析了农村扶贫资金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其次运用计量分析方法,通过编程方式对我国政府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效率进行了实证测算。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5年间我国总体扶贫资金使用的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扶贫资金使用越来越有效;分地区来看,东部省份的使用效率最高,其次是中部和西部地区,表明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伴随着贫困人口的减少。5、提出了提高我国农村扶贫资金效率的配套措施。分析了扶贫资金流转过程中,影响资金运作效率的系统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系统外部的地方财政体制、地方分权等因素,针对具体情况从农村贫困主体的自身建设以及配套环境和制度建设角度提出了相应建议。通过以上工作,论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政府农村扶贫资金的投向、传递效率与使用效率,分析了各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力图通过这些努力为相关研究及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