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电聚苯胺在普通有机溶剂中的可加工性,大大拓展了聚苯胺的实际应用。但考虑到有机溶剂存在的环境问题,研究聚苯胺水体系加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目前水溶性聚苯胺的制备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成膜性的研究还鲜有报道,大多水溶性聚苯胺的直接浇铸或刷涂成膜还存在较大的困难。本学位论文通过化学氧化共聚的方法,分别在无机小分子盐酸溶液和自制的水溶性长链功能质子酸——甲氧基聚氧乙烯基苯磺酸水溶液中成功制备了水溶性聚(苯胺-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共聚物(简称为PAn-g-mPEG),并由其水溶液直接浇注得到具有较高电导率的自支撑膜。系统研究了氧化剂用量、苯胺的滴加速率、投料次数等对盐酸溶液中合成的PAn-g-mPEG的分子结构、溶解性、成膜性以及膜的导电性等的影响,深入研究了水溶性长链有机酸——甲氧基聚氧乙烯基苯磺酸的分子量对PAn-g-mPEG的特性粘度、共聚物膜的微观结构、耐水性、热稳定性和导电性的影响。在盐酸溶液中合成PAn-g-mPEG时,随着单体浓度减小,苯胺滴加速率减慢,共聚物膜的电导率逐渐增加。当单体浓度为0.2mol/L,氧化剂与单体浓度之比为1∶1,苯胺滴加速率为30s/d时,共聚物膜的导电性最好。随着nAn∶nMPEA投料比的增加,共聚物膜的室温电子导电率逐渐增大,当nAn∶nMPEA=15时,共聚物膜的电导率最高,其值为0.79S·cm-1,但所成的膜较脆,容易发生龟裂。通过多次投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共聚物的溶解性和成膜性,且共聚物膜的电导率基本保持不变。当分批投料次数为5时,共聚物的溶解性和成膜性最好。此外,考察了盐酸掺杂的共聚物膜的热稳定性,当热处理温度从20℃升至200℃时,电导率从0.43S/cm下降到9.07×10-6S/cm。甲氧基聚氧乙烯基苯磺酸的分子量对PAn-g-mPEG的溶解性、膜的微观结构和膜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AFM和SEM观察发现PAn-g-mPEG共聚物膜发生了明显的微相分离,随着水溶性长链有机酸中mPEG链段长度的增加,共聚物膜的结构由海岛结构向蜂窝状结构转变,且共聚物膜的电导率先增大再减小。当(?)mPEG=1000时,共聚物膜的电导率最高。随着nAn∶nMPEA投料比的增大,PAn-g-mPEG共聚物膜的电导率逐渐提高。(?)mPEG=1000的甲氧基聚氧乙烯基苯磺酸掺杂的nAn∶nMPEA=15的共聚物膜的电导率可达0.30S·cm-1。对甲氧基聚氧乙烯基苯磺酸掺杂的共聚物膜进行热处理,测量其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当热处理温度从20℃升至200℃时,电导率从2.11×10-2S/cm下降到9.22×10-4S/cm,说明相比于盐酸掺杂的共聚物膜而言,甲氧基聚氧乙烯基苯磺酸掺杂的共聚物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