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复合聚酯弹性纤维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xiaolinxia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列复合弹性纤维以特殊的三维螺旋结构及优良的弹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生产工艺复杂,原料成本高,弹性不稳定的问题。本研究选用两种不同特性粘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通过研究并列复合纤维的POY-DT工艺实现FDY一步法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弹性评价,有望取代DTY纤维在我国推广应用。采用双螺杆纺丝机和空心“8”型喷丝板,采用两种不同特性粘度的PET进行并列复合纺丝,通过对POY纤维力学性能测试和横截面的观察发现并列复合纺丝的两组份特性粘度不宜差异过大,否则纤维的可纺性会变差,不利于实际操作,最终选择常规PET/瓶级PET并列复合纤维,采用平行牵伸机对其牵伸,并且使用与复合纤维相同的纺丝拉伸工艺用常规PET组份和瓶级PET组份分别制备了两种单组份并列复合模型纤维。通过分析两种模型纤维的XRD取向和结晶值发现,特性粘度较高的瓶级PET组份在纺程上承担较大的拉伸张力,该组分比常规PET更容易取向,而结晶程度低于常规PET组份,所以瓶级PET呈现高取向低结晶的结构,常规组份与之相反。通过牵伸工艺研究发现,拉伸比对复合纤维的卷曲性能影响最大,随拉伸比增大,卷曲率、卷曲回复率升高,卷曲数增加,断裂强度提高。随热盘温度升高,卷曲性能变化不大。随热板温度升高,复合纤维的卷曲率、卷曲回复率在150℃出现极小值;这是由于152℃为瓶级切片的结晶温度,使得两组份结构差异最小,沸水收缩率随热盘温度、拉伸比、热板温度的增大而减小。最佳牵伸工艺为热盘90℃,拉伸比1.9倍,热板140℃。为最佳热板温度。并列复合纤维的卷曲性能与两组份整体取向度的差异值变化一致,主要与无定形区分子链的取向差异性有关。以POY-DT的拉伸工艺作参考,通过研究不同拉伸比下复合纤维FDY生产工艺,发现当拉伸比为2倍时FDY并列复合纤维可达到最优卷曲性能。通过与T400、DTY的比较发现,经过相同湿热处理工艺,FDY的卷曲率和卷曲回复率均与DTY相当,卷曲稳定性高于DTY近10%,自制FDY纤维可以达到DTY的弹性标准。通过对热处理温度、时间、介质的研究发现,热处理温度对纤维的卷曲性能和力学性能影响最显著。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复合纤维卷曲率和卷曲回复率都增大,力学性能略微下降。卷曲率在前5min内基本可达到全部卷曲率的80%~90%,温度越高,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越短。由于水分子的增塑作用,沸水处理后的复合纤维卷曲性能更好,FDY纤维对于热处理介质非常敏感。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嫁接法将8-羟基喹啉,8-羟基喹哪啶,ethylenediaminetriacetic acid (ED3A)和diethylenetriaminetetraacetic acid (DT4A)四种有机基团嫁接到了介孔二氧化硅KIT-6上,
采用五水平有重复的最优回归设计,选取种植密度、缩节胺用量和打顶时间等可调控因子进行杂交棉的栽培技术研究,以探索影响杂交棉丰产栽培的关键因子及最佳用量。结果表明,对
聚二炔是一类在理论和应用研究领域都引起广泛关注的共轭高分子。聚二炔自身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质,使其在非线性光学,光伏电池,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除此之外,
目的研究应用特制跟骨解剖板治疗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1999年1月~2001年8月,应用跟骨解剖板治疗严重粉碎的跟骨骨折14例,术前、术后采用静脉泵消除肿胀,
对近6年来共振瑞利散射法在抗生素类药物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做了简要综述,主要从反应体系,线性范围,检出限等方面对几大类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
本文主要分析比较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相关性的各种理论学说观点,对正确认识今天中国改革发展的根本原因及今后改革发展趋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通过对空心明胶胶囊进行热重分析确定样品马弗炉预处理温度为350℃,使用微波消解法,以7mL硝酸为消解试剂,实现在50mL小罐体下将空心明胶胶囊的消解。对消解液进行电感耦合等
研究无封胶白光数码管衰减机理,利用蓝白比拟法测算无封胶白光数码管荧光粉转换率。对蓝白数码管分3组进行电流老化实验,老化电流分别为20、40mA和60mA。在恒定直流为20mA,老
结合35kV并联电容器组的结构、运行状况和现场监控视频,通过诊断试验、理论推断和视频图像分析,对电容器组爆炸事故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经验总结,对今后如何确保电容器组安全稳
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分离,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用各种有机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为:α-香树脂素(Ⅰ),乌索酸(Ⅱ),3β,19α-二羟基乌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