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都与心血管疾病有关。通过研究健康体检的青年女性人群,评估该人群中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分布,分析MPV在不同维生素D水平人群中的变化,初步探讨MPV与维生素D和多种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维生素D缺乏人群MPV的变化这一研究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5年10月在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查体中心健康体检的女性人群,筛选年龄18~44岁的青年女性共586例,排除了以下人群:有慢性病史(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肾功能障碍、血脂异常、血液系统疾病等);肥胖;高尿酸血症;恶性肿瘤;甲状腺疾病;炎症性疾病;已用维生素D、钙剂或其它影响维生素D代谢的药物;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药物;营养性贫血;吸烟史;饮酒史等。以血清25(OH)D水平为判断维生素D的标准,将受试者分为3组。A组(维生素D缺乏):25(OH)D<20ng/ml;B组(维生素D不足):20ng/ml≤25(OH)D<30ng/ml;C组(维生素D充足组):25(OH)D≥30ng/ml。分析三组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指标。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身高(H)、体重(W)、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受试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的各项指标: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尿酸(UA)以及血清25(OH)D水平。应用SPSS18.0软件对所有受试者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x±)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应用Pearson相关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的统计学方法分析MPV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维生素D水平的分布及受试者基本资料分析: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现象在健康体检的青年女性人群中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为30.03%和25.43%。其中A组的FPG(5.36±0.42 mmol/L)水平显著高于C组的FPG(5.24±0.46 mmol/L,P<0.0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在年龄、BMI、SBP、DBP、TC、TG、HDL-C、LDL-C、UA、PLT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见表1。血清25(OH)D水平:A组(15.53±4.34 ng/mL)显著低于B组、C组(P值均小于<0.001)。B组(25.52±4.27 ng/mL)显著低于C组(34.65±4.62 ng/mL,P<0.001)。MPV值:C组(7.81±1.32 fL)显著低于A组(8.27±1.36 fL,P<0.01),B组(8.09±1.29fL)与A、C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2、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各因素之间相关性分析:所有受试人群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PV与年龄(r=0.177,P<0.05)、BMI(r=0.201,P<0.05)、FPG(r=0.238,P<0.01)均呈正相关;与25(OH)D(r=﹣0.279,P<0.01)、PLT(r=﹣0.396,P<0.001)均呈负相关,与SBP、DBP、TC、TG、HDL-C、LDL-C、UA等无显著相关性,见表2。3、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分析:以MPV为因变量将各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PLT、FPG此三个指标进入回归方程,P值均<0.05。25(OH)D(β=﹣0.274,P=0.009)和FPG(β=0.248,P=0.020)与MPV显著相关,见表3。结论1、济南市地区青年女性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现象普遍存在。2、血清25(OH)D水平和空腹血糖(FPG)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显著相关,血清25(OH)D水平降低,MPV升高,二者之间呈负相关。3、维生素D缺乏人群中有着高MPV状态,易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