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71例Ⅲ/Ⅳ期非手术非小细胞肺癌行高剂量大分割放疗的疗效、剂量学参数及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情况;对比自适应放疗和非自适应放疗疗效、剂量学参数及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情况的差异。资料和方法:搜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放疗采用≥2.5Gy/f的大分割放疗,且生物有效剂量BED(α/β值=10)达到75Gy,依据患者放疗模式分为自适应放疗组(A组)和非自适应放疗组(B组)。全组中位年龄60岁(36-91岁),男性52例,女性19例;临床III期24例,IV期47例;放疗中位物理剂量61.8Gy(39-80),中位生物有效剂量BED(α/β值=10)为84Gy(75-127),BED(α/β值=3)为129Gy(56.8-256)。A组42例患者放疗中有修改计划(即ART),中位年龄60岁(36-91);男性31例,女性11例;临床III期13例,IV期29例;放疗中位物理剂量65.5Gy(50.6-80),中位生物有效剂量BED(α/β值=10)为87.5Gy(76.5-127),BED(α/β值=3)为130Gy(116-256)。B组29例患者单一计划放疗至结束(即非ART),中位年龄61岁(45-74);男性21例,女性8例;临床III期11例,IV期18例;放疗中位物理剂量60Gy(39-66.7),中位生物有效剂量BED(α/β值=10)为78Gy(75-108.2),BED(α/β值=3)为120Gy(56.8-220)。治疗近期疗效的评价采用实体肿瘤疗效评价RECIST标准,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依据CTCAE V4.0。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iere法。结果:随访截至2016年12月31日,平均随访时间63.4个月(95%CI56-70.8)。全组治疗总有效率53.5%,A组和B组分别为59.6%和44.8%,组间无显著差异(c2=3.829,P=0.281)。全组中位生存时间20.7个月(95%CI16.6-24.8),A组和B组分别为23.6个月(95%CI 16.8-30.4)和20.3个月(95%CI 13.7-26.9)。全组1,2,3年OS分别为83.1%,40.5%和24.5%,A组和B组分别为85.7%,48.4%,22.9%和78.9%,34.8%,15.4%,组间无显著差异(c2=1.545,P=0.214)。两组患者肺体积和靶区体积的大小无显著差异,放疗剂量体积参数分析A组D2%和D5%明显高于B组,P值分别为0.014和0.047,其余放疗参数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全组≥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50.7%,A组和B组分别为50%和51.7%,组间无显著差异(c2=0.373,P=0.541)。全组≥2级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33.8%,A组和B组分别为30.9%和37.9%,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c2=0.373,P=0.541)。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单因素分析发现治疗前肿瘤直径>5cm的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前肿瘤直径≤5cm的患者,P值分别为0.023和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放疗前肿瘤直径>5cm和放疗时间>20天是≥2级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0.027和0.045;放疗前肿瘤直径大于5cm是≥2级放射性肺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发生≥2级放射性肺损伤患者的构成比分析,36例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患者放疗物理剂量和肿瘤所在肺叶具有显著差异,P<0.001和P=0.009;24例发生≥2级放射性肺纤维化患者的放疗物理剂量、BED10和临床分期的构成比具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04和0.005。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亚组分析发现,对COPD、临床III期、未行靶向治疗或放疗物理剂量≤60Gy的患者行ART放疗≥2级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ART放疗,P值分别为0.024、0.005和0.014。结论:1.非手术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高剂量大分割放疗安全可行,自适应放疗有利于提高放疗剂量而不增加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2.治疗前肿瘤直径是≥2级放射性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3.COPD、临床III期、未行靶向治疗或放疗物理剂量≤60Gy的患者行ART放疗可降低≥2级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