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ocio-cultural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Net Names--In the Perspective of Hofstede's Cu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o_j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网络发展的必然现象,网络用户名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其背后隐藏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它不仅是网民自我延伸和身份的一部分,更是社会文化的缩影,中外不同网络用户名体现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  本文以吉尔特·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五大维度理论对中西网络用户名进行实例比较阐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高低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以及长短期取向。这五个维度反映出网络用户名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经过比较分析中西知名论坛中随机提取的中外网络用户名,本文得出结论:  1.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上,西方偏正结构的网络用户名中,与人相关的(包括人本身,职业,心理状态,身体部分等)占大多数,而中国网络用户名中更多体现的是一种集体性,作为中心语较多的是与自然,动植物有关的词语,体现了一种整体性与全景性。  2.在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维度上,西方网络用户名更易辨别性别,名字中有更明显的可以体现性别的痕迹,这是男性气质的一种表现。而中国网络用户名则更多地表现为中性特色,如“心如止水”、“春风万里”等,探其原因主要是语言结构与风格倾向的不同。  3.在长短期取向维度上,中国网络用户名中较明显的体现出中国古典文化的深远影响,很多内容上涉及到古典诗歌文学,并且也较明显体现出社会传统,从网络用户名中可看出中国文化十分重视长期取向。如:“春花秋月”、“江上清风”。而在西方网络用户名中,古典文学文化痕迹较少,虽然也有部分网名体现了圣经或是经典小说诗歌等文学取向,但是相比来说数量较少,这主要与审美不同与文学不同特色有关。  4.在权利距离指数维度上,在中国有关职业和状态的网络用户名中反映出高权利距离,意味着在该社会对于由权利与财富引起的层级差异有很高的认同度,基于数据总结以及相关论坛调查结果,主要有四种类型网络用户名:第一种是逆来顺受型,这种网名的特点就是给人一种消沉的感觉,这种消沉和自卑是受到现实社会中处于被压迫状态影响的,有反讽的意味,如“穷农民工”、“贱民如草根”;第二种是对于权利和财富向往型,这种网名的特点是夸张,炫富,正是因为他们生活中缺少这些东西,所以他们希望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可以得到满足,如“北京少爷”、“富贵公子哥”;第三种是直抒不满型,这种体现在直接表达对公平正义的渴望,直抒胸臆。如“维权大师”、“呼唤正义”;最后一种就是平静型,多对于社会的上位者而言的,他们处于社会的顶层,不缺少权利和财富,所以在他们取网名的时候就更加随性,并且不会刻意的抱怨什么或者炫耀什么,如“高山流水”、“枫林晚”。而反观西方网络用户名,在对职业或状态的描述上则相对体现出低权利距离,比较少的直接表达对社会,对职业的不满。在这一点上,西方网民在选取网名的时候体现出了更多的自信。  5.在不确定性规避维度上,为了确保国家的稳定与和谐,中国网络用户名中有对政治敏感词,领导人称呼等的过滤现象,这主要由于中国现阶段特殊的国情,治国方略以及比较保守的传统,导致有比较多的条文限制。而在西方网名中,可以出现领导人姓名等,反映出在话语权方面相对自由,没有明确的限制,所以不确定规避指数较低。  本文希望通过中外网络用户名社会文化内涵的分析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网络语言与文化提供新视角和见解,同时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网络用户名与虚拟身份。而论文今后研究方向将是结合中外两个可以掌控的群体将网络用户名与实际应用人的身份结合从而更加清晰的了解用户的心理意图。
其他文献
宫泽贤治是日本著名的童话作家、诗人,同时也是一名宗教徒、农业研究者。多重的身份和多样的经历让宫泽贤治的文学作品形成了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宫泽贤治对佛教教派日莲宗和
安部公房是一位受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影响的当代日本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场景独特,故事背景架空,想象力极其丰富。安部公房擅长建立迥然不同于现实的虚拟世界,作品大胆新颖,
写作是一种将作者和读者联系起来的交流工具。英语写作,作为一种抽象的认知过程,教授比较困难。它是一种将作者的想法付诸于语法句子和修辞手法的过程。这种写作意图不仅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