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文学史上,简·奥斯丁是一位创作数量不多,但却明智地依凭自己的阅历、特长进行创作的作家,被誉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她着笔于英国十八世纪乡村中产阶级的婚恋故事,在看似平淡的情节中昭示人生、人性的深意。通读简·奥斯丁的作品发现,在她所创作的六部小说中都存在着一种相似的人物结构:即“v型恋爱”童话模式。本文即从这一模式出发,分析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表现的深层蕴义,试图更深入地把握作家思想和艺术的精髓。
本文首先介绍分析了简·奥斯丁小说中存在着“v型恋爱”这一模式,以及这一模式的核心、基本形态和变体,解答了“‘v型恋爱’童话模式是什么”的问题。接着,又从人物、情节和主题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一模式的童话特征。为了了解奥斯丁小说风格和意义的内在关联,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奥斯丁的心理原型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奥斯丁所生活的时代,那个时代里的文化取向,她所阅读的书籍,她的人生经历无不通过作家敏锐的感受力和非凡的想象力投射到她的创作之中。通过针对模式本身及其创作来源这两方面的分析,本章小结指出:用童话模式来表现现实生活是奥斯丁小说风格的本质特征之一,并不能因此否认奥斯丁创作的“现实”性。
文中探讨了“v型恋爱”童话模式这一看似简单的爱情模式中隐含着的深刻的心理含义。“v型恋爱”模式中的第三方“男二号”,不仅具有丰富故事情节的作用,更有着深刻的叙事作用:既揭示了男女爱情心理的认知过程,又启发了人物对于自身主观认识的思考。简·奥斯丁正是在这样的对比和发展中写出了最复杂的人性,反映了人性中最深层的冲突与矛盾。
为了进一步分析作家对道德和人性的严肃关怀,本文的第三章着重分析了“v型恋爱”童话模式的社会伦理内涵。通过小说主人公在“v型恋爱模式”中所作出的选择,奥斯丁以其独特的智慧和精妙的思想表达了自己充分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婚恋观念:感情、物质基础都是缔结完美婚姻的必要条件,而道德修养更是个人收获幸福的绝对要求。同时,作为一名女作家,她认为女性要具备独立的人格和一定的智慧来保持独立,这样才可能在恋爱和婚姻的选择中用理智去分析问题,以理智引导情感,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获得幸福。面对现实社会中女性的弱势地位,她不要求女性一定要取得和男性一样的社会地位,她重视的是女性的自我完善,强调女性找回自我。
两百年来,奥斯丁被包容在传统审美形式中的思想锋芒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正被人们逐渐认识并日趋推崇着,俨然是一颗文学史上的恒星,在不同的时代给予我们不同的启示和思索,也令我们不由得时时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