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哥本哈根会议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纽约时报》为例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hu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纽约时报》对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这一事件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利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意识形态理论进行分析。着重研究了两个问题:一是《纽约时报》在新闻报道中使用了哪些语言策略来报道气候变化;二是《纽约时报》在关于气候变化方面的报道中有无意识形态的隐喻?如果有,则隐藏了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如何隐藏?   本文从词序、修辞、评价、隐喻、词典化、创造新词、语态、互文性以及预设等不同角度对《纽约时报》中关于哥本哈根会议的57篇报道进行了分析,揭示隐藏在新闻报道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第一章简述话语分析的意义以及理论基础。   第二章对事件背景及<纽约时报》的报道进行概述。   第三章则是对以文本为方向的词汇和语法进行分析,第四章则是对以话语实践为方向的互文性和预设进行分析,揭示了《纽约时报》在相关报道中的立场、观点、意识形态以及权力关系。   第五章则是结论部分。《纽约时报》通过军事、宗教、冷战等不同的隐喻方式,把中国推到对立面,将中国设定为军事上被核查、宗教上带有原罪色彩、冷战中的苏联这样一种角色。通过词典化描述将中国塑造成不主动承担减排任务、一个消极的、为了自身利益不惜使会议谈判停滞的、有操纵G77集团嫌疑的国家。以往政治议题中的话语秩序并没有消失,而是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传递给读者。  
其他文献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出版业面临的客观环境,并就中外出版业的并购进行了特征比较分析,在借鉴欧美出版业并购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出版业的实际情况,得出了加强战略并购,并注重
1997年像一个魔法数字一样,将香港一夜之间送还给了“祖国母亲”,正如同1842年把香港变成一个“借来的时间,借来的地方”一样。但是香港身份认同的改变却不是一夜之间的事。香港
本文研究了对外传播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动力机制,指出对外传播可以通过客观报道以加深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澄清误解和反击指责等方式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从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众所周知,砌体系通过瓦工的操作将块材用砂浆粘结在一起而成的。灰缝砂浆在砌体中主要起两个作用:一是通过与块材的粘结作用,形成砌体的抗剪强度;二是在砌体受压状态下,起着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交换的效率大大提升,传统媒体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权力中心地位遭到来自新媒体的挑战。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周老虎事件”、“深圳海事局官
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和整顿建筑市场的工作,使违法违规行为
期刊
平等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追求与渴望,尤其是20世纪末互联网的出现,更让人们看到了实现平等的希望,其技术特征让人们开始憧憬“天下大同”的愿景。随着对于互联网使用与研究的深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