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认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以安徽省岳西县主簿镇为例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单纯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已难以适应大市场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一形势,上世纪80年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悄然兴起。起步较早的浙江、江苏、山东等东部沿海省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在较贫困、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纷纷建立,并逐步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为探索这一组织形式的优越性,本文以安徽省岳西县主簿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对象,通过前期文献搜集与阅读,中期实地调查,后期资料整理与理论思考,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和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如下:贫困农村地区农业发展应该走合作化的道路,一些地区在探索自己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道路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以成为我国其他类似地区的示范,一方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指出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研究思路上,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前提。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当前全国又开始重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是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第二章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梳理,着重整理国内的有关研究,分为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两方面,发现国内现有的研究对欠发达和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很少,并且多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安徽省岳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本文选取该县主簿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通过合作经济组织使当地特产“茭白”顺利闯入市场,保障农民收入,并带领农民致富。   第二部分,研究主体。第三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本文的个案展开分析,介绍了98年至今主簿镇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特别对该镇一个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指出一个成功的合作社必须注重其经营理念、服务能力、组织结构、产品质量、发展方向、组织模式以及当地政府的作用,同时发现农民参与率低、本地竞争导致矛盾冲突等突出问题,提出人才和资金是制约贫困农村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并对问题和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章进行理论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认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不同主体源于不同的原因,对合作社产生不同的认知,从而导致各主体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采取的行为各不相同。而贫困地区在组建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时,首先要建构共同的认知--它是农民的组织,是市场中的主体,可以成为文化的载体、连接政府和农民的桥梁。第五章主要针对贫困农村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问题和困难,从组织领头人、农民、政府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具体措施。   第三部分,研究总结。在第六章的结语中,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全面归纳与总结,也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失业,是一个困扰世界的难题。对个体而言失业会对心理健康、家庭和睦、社会地位等产生重要影响,普遍存在的失业问题则会关系到社会秩序的安定。当今世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
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谢尔顿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之后,企业社会责任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虽然中间几经波折,但是,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现在已经逐步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经济,房地产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对信用环境的建设。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地产交易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贷
我国的低于更替生育率的生育水平已经持续了近二十年时间,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生育政策调整的研究与讨论有升温之势。生育政策调整取决于人口实际生育水平
村民自治是国家在应对农村治理危机时出台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主流研究或者从制度主义视角出发,或者从过程一事件分析入手,对于政策演化背后的社会心理过程都未加以重视。本
女性研究一直是社会研究的一个核心议题。最近三十年来的大规模经济、社会、文化变迁,引发了人们关于中国妇女生存状况与发展前景的思考和研究。中国社会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专业助人者的心理健康逐渐成为心理危机干预与职业健康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焦点。共情疲劳作为一种独属于助人行业的特殊的工作倦怠,指的是助人者在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过程中
本文旨在回答阶层文化对辨析当代中国城市新中间阶层具有一定的边界识别意义。本文在陆学艺教授主持的“中国社会十大阶层”研究成果的阶层划分基础上,参考导师张宛丽副教授提
学位
学位
经济学通常认为货币是客观理性的经济工具,其价值与用途不受人的主观因素制约。20世纪80年代,Richard Thaler提出心理账户的概念,人们会将不同的资金分类纳入不同心理账户,心理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