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单纯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已难以适应大市场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一形势,上世纪80年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悄然兴起。起步较早的浙江、江苏、山东等东部沿海省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在较贫困、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纷纷建立,并逐步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为探索这一组织形式的优越性,本文以安徽省岳西县主簿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对象,通过前期文献搜集与阅读,中期实地调查,后期资料整理与理论思考,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和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如下:贫困农村地区农业发展应该走合作化的道路,一些地区在探索自己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道路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以成为我国其他类似地区的示范,一方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指出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研究思路上,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前提。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当前全国又开始重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是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第二章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梳理,着重整理国内的有关研究,分为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两方面,发现国内现有的研究对欠发达和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很少,并且多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安徽省岳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本文选取该县主簿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通过合作经济组织使当地特产“茭白”顺利闯入市场,保障农民收入,并带领农民致富。
第二部分,研究主体。第三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本文的个案展开分析,介绍了98年至今主簿镇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特别对该镇一个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指出一个成功的合作社必须注重其经营理念、服务能力、组织结构、产品质量、发展方向、组织模式以及当地政府的作用,同时发现农民参与率低、本地竞争导致矛盾冲突等突出问题,提出人才和资金是制约贫困农村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并对问题和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章进行理论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认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不同主体源于不同的原因,对合作社产生不同的认知,从而导致各主体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采取的行为各不相同。而贫困地区在组建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时,首先要建构共同的认知--它是农民的组织,是市场中的主体,可以成为文化的载体、连接政府和农民的桥梁。第五章主要针对贫困农村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问题和困难,从组织领头人、农民、政府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具体措施。
第三部分,研究总结。在第六章的结语中,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全面归纳与总结,也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