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虽然通过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各种降糖药物的应用改善了糖尿病本身的血糖及代谢异常,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拮抗剂(ARB)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护DN的肾功能,延缓肾衰进展,在防治DN进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然而,DN仍然是目前慢性肾脏病领域中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更是逐年增加。DN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已经证明在DN发展过程中,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认为它涉及到糖代谢紊乱、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以及血管自身反应性等诸多因素。其中,肾内血管活性物质,诸如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前列腺素、心房肽及内皮细胞衍生的一系列舒张血管物质(如NO)等均参与了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这些活性物质的变化,对预测DN的发生、发展及评价其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既要从器官和组织细胞水平观察DN进程的变化,更要从分子水平去认识DN的发生发展过程。尾加压素Ⅱ (U Ⅱ )最初是从硬骨鱼脊髓尾垂体中分离出来的生长抑素样环肽,后来发现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1999年Ames等发现在多种外周组织也有U Ⅱ的表达,包括肾脏,并且人体中有U Ⅱ的特异性受体,一种孤立的G蛋白耦联受体GPR14(现命名为UT),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Maguire等首次发现人类UT结合位点在肾皮质。研究表明u Ⅱ有很强的缩血管作用,比内皮素-1(ET-1)强10余倍,是迄今发现的体内最强的缩血管活性肽。近来UⅡ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病理作用受到广大肾病研究者的关注,它被认为是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心房肽之后作用于肾脏病理生理的又一重要血管活性肽。随着UⅡ在人体组织中尤其是肾皮质表达的发现,UⅡ与肾脏疾病关系的临床研究亦逐渐深入,这必将进一步揭示UⅡ在人体内的生物学作用。近期国外学者关于DN时血浆及尿UⅡ含量的变化及其蛋白表达方面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
第一部分研究了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及尿UⅡ水平的变化,探讨UⅡ与代谢及肾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证明在DN发展过程中,UⅡ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调节,为临床DN诊断、程度判定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客观指标。
第二部分研究了在DN情况下SD大鼠肾组织UⅡ蛋白的表达,进一步阐明DN时UⅡ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肾脏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作用。为DN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研究方向。
目的:
1.通过研究DN患者血浆及尿UⅡ水平的变化,阐明这一新的血管活性物质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意义,为临床DN诊断提供新的客观指标:
2.通过对血浆及尿UⅡ水平和代谢、肾功能变化关系的研究,探讨DN时UⅡ变化的影响因素,阐明DN与UⅡ的关系,为临床DN程度判定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方向:
3.通过DN时SD大鼠肾组织的免疫组化定性分析肾脏UⅡ蛋白表达,进一步阐明DN时UⅡ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和肾脏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作用方式。
方法:
1.选择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3例健康体检者进入研究;根据肌酐清除率(Ccr)把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三组:A组,Ccr≥60 ml/min·m<2>;B组,30≤Ccr<60 ml/min·m<2>;C组,Ccr<30 ml/min·m<2>。另选1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临床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肌酐等;
2.分别采集抗凝静脉血及晨尿,4℃低温离心,留取血浆及尿标本置于-70℃低温冰箱保存,待检验;
3.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UⅡ含量;
4.动物实验: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及实验组(D),采用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模型,5周后取血检验一般指标,处死动物,肾脏生理盐水灌注后,4%多聚甲醛灌注,肾组织常规石蜡包埋;
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D大鼠糖尿病状态下肾组织UⅡ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论:
1.在DN患者中,血浆及尿UⅡ明显升高;
2.血浆及尿UⅡ水平可作为DN程度诊断的客观指标;
3.糖尿病病理状态本身是血浆UⅡ升高的因素之一,而伴随的肾功能减退是血浆UⅡ升高的另一个独立因素;
4.糖尿病肾损伤可导致肾脏局部合成UⅡ增加,导致尿UⅡ水平升高,同时可能发挥病理作用;
5.动物实验证实UⅡ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能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方式参与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