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血管生成素-2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35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异位及在位内膜中促血管生成素-2 mRNA的表达,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6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促血管生成素-2 mRNA的表达,并与30例妇女的正常子宫内膜进行比较。 结果: (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促血管生成素-2m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9.2[%]和61.5[%],两者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妇女正常子宫内膜中促血管生成素-2mRNA表达的阳性率33.3[%](P<0.05)。(2)子宫腺肌病组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促血管生成素-2 m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2.5[%]和65.0[%],两者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的阳性率33.3[%](P<0.05)。(3)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子宫腺肌病组的异位内膜中促血管生成素-2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2[%]和72.5[%],两组的在位内膜中促血管生成素-2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5[%]和65.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4)21例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促血管生成素一2 m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1.9[%]和52.4[%],44例Ⅲ-Ⅳ期的异位及在位内膜表达的阳性率72.7[%]和65.9[%],Ⅲ-Ⅳ期异位及在位内膜阳性表达率与Ⅰ-Ⅱ期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子宫腺肌病组增殖期在位内膜促血管生成素-2m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5.7[%]和50.0[%](P>0.05),分泌期在位内膜的阳性率分别为80.0[%]和75.0[%](P>0.05),但增殖期与分泌期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增殖期异位内膜促血管生成素-2 m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4.3[%]和56.3[%],与分泌期异位内膜86.7[%]和83.3[%]的阳性率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子宫腺肌病组增殖期和分泌期的在位与异位内膜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中,增殖期促血管生成素-2 mRNA表达阳性率为17.6[%],明显低于分泌期53.8[%]的阳性率(P<0.05)。不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还是在子宫腺肌病组,在位及异位内膜中促血管生成素-2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增殖期和分泌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P<0.05)。 结论:(1)促血管生成素-2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病有关。(2)目前尚无证据证明促血管生成素-2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和病情进展有关。(3)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与正常子宫内膜的促血管生成素-2基因的表达均与月经周期有关,分泌期均显著高于增殖期。(4)促血管生成素-2在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病中的高表达为促血管生成素-2 特异性抑制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银屑病(psoriasis,OMIM:~*177900)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易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是其
研究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对儿童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早期诊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