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探究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出发,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应用语文知识、从而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并从中培养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探究气质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近些年来,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创造性,造就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时尚话题,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发展趋势。本文试从以下五个部分来探讨语文研究性学习: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点。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上位概念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入手引申出语文研究性的含义和特点。第二部分论述了语文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革除传统语文教学积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实现教师职业成长是语文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必要性所在。语文学习内容的开放性、语文学习与语文能力形成的实践性以及文本解读的多元性使得语文学科具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第三部分是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的调查和分析。通过对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不尽如人意,仍存在诸多问题。本节着重对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教师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两大问题: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的欠缺,提出了第四部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和第五部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第四部分的教学策略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论述。宏观教学策略包括民主性策略、合作性策略、生活性策略和活动性策略四种;针对语文研究性学习有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和专题式语文研究性学习两种形式,微观教学策略即具体教学策略分别对两种形式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第五部分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入手,提出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四种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