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是我国自建国以来一以贯之的教育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从学生入学之日起,学校就对其政治生活的道路进行了完整的设计。在小学,少先队是学生政治生活最主要的场所,其所受到的政治影响大多来自于此。少先队对学生的影响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或强制性的灌输,而是借助长期的训练和政治性仪式的操演,正是在仪式的操演中小学生经历了政治的洗礼,达到了教育的要求。本文尝试对小学阶段学生在少先队所参与的仪式进行深度描述,力图展示一幅小学生的政治生活历程图,并对经由这一历程后所达到的政治社会化程度进行考查。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绪论主要对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概述,进而呈现本研究的计划。第二部分叙述了研究者在Y小学的研究历程及访谈对象的选取和介绍。第三部分涵盖了文章的第二、三、四章,从身份转变、漫长的塑造之路、认知升华三个方面对学生在少先队参与的仪式进行深度描述。其中第二章是身份转变的入队仪式,经由入队仪式,一年级的小学生获得了新的政治面貌,从一个无组织的人变成了一名少先队员。完成身份转变后如何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对学生施与影响就成了一件漫长而细致的工作,这也是第三章的内容。漫长的塑造之路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每周固定的升旗仪式和班队会活动,另一方面则是重大的纪念活动。另外,尽管培养“接班人”是教育的目的,但是“接班人”之间是有差别的,少先队员中的优秀分子除了经历上面的仪式外,还会参加专门为他们举办的少代会。第四章主要对毕业典礼进行分析,在整个政治影响接近尾声的阶段学校通过典礼让学生的认知达到一个升华。第四部分则是对政治社会化的结果进行考查,通过访谈发现,虽然面对政治影响学生有“反抗”的情绪,但是“认同”才是最终的结果。同时,研究者还发现不同身份的少先队员政治社会化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少先队员中的“精英”对党和国家的认同高于一般的少先队员,他们是国家希望培养的“接班人”。普通少先队员虽然在对党和国家的认同上不如“精英们”,但正如“沉默的大多数”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一样,他们在少先队扮演同样的角色,构成了少先队的基础,维持了少先队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