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砀山酥梨自然保护区梨种质资源丰富,砀山县号称“中国梨都”。砀山酥梨在世界水果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由于梨种内变化大,加上种间的杂交,使砀山酥梨自然保护区梨在长期的进化和栽培中形成了丰富的资源类型。本试验对砀山酥梨自然保护区梨S基因进行研究,对探讨梨自交不亲和的分子机理、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加快梨育种进程有重要意义。特异引物PCR方法是一种高效、稳定、可靠的基因克隆手段。本试验按照S基因两端保守序列,合成PCR克隆特异引物P1、P2。通过对影响特异引物PCR体系的各主要因素的研究,建立了砀山酥梨自然保护区梨S基因分析的反应体系:在50μL反应总体积中,10×Buffer 5μL,Mgcl2 0.10μm,dNTPs 0.02μm,P1 0.02μm,P2 0.02μm,ExTaqDNA 1.0U,模板DNA 30 ng,加超纯水至50μl。最佳的反应参数是:94℃预变性3 min之后,94℃变性15sec、退火52℃30 sec、延伸72℃2 min、30个循环,72℃延伸7min。利用确立的特异引物PCR技术体系对砀山酥梨自然保护区的27个梨品种的S基因进行克隆与分离。在新高、雪花梨、丰水、南果梨、鸡爪黄、鹅黄、杜梨、香面梨、伏酥、红巴梨、锈酥、细皮酥、良梨早酥、马蹄黄等14个品种中,各克隆出一条S基因条带;而在库尔勒香梨、莱阳慈梨和紫酥梨等3个品种则各克隆出了两条S基因条带。克隆出的S基因条带长度均在300bp~500bp。另外,红香酥、黄冠、早美酥、扁酥、八怪梨、油皮酥、王酥、砀山酥梨、桂酥、鸭梨等10个梨品种没有克隆出S基因条带。试验以一次克隆产物为模板进行二次克隆并回收、纯化、克隆、测序。应用BLAST在线软件(www.ncbi.nlm.gov/blast/)进行碱基序列比对分析,确定20条S基因的碱基序列中有14个不同的S基因类型,应用ClustalW软件进行在线聚类(www.ebi.ac.uk./ClustalW),分析不同的S基因类型差异,鉴定出14个品种的一个S等位基因和3个品种的S基因型。在试验过程中,对S基因回收纯化、连接转化、PCR检测等试验方法进行了改进。为提高梨S基因研究的效率提供新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