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滞后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也越来越严重,由于基础设施的经济特性和技术特性,如何集中足够的资金来确保必要的基础设施投入一直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道难题,我国也不例外。传统融资方式,如利用外资、金融机构贷款等,由于种种因素限制,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而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以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迫切性使得融资方式创新成为必然,资产证券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力的工具之一。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开展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在目前我国的法律环境和金融制度下,资产证券化仍然面临法律法规缺失的问题,信托模式可以避免法律政策上的限制,其运作机制完全符合资产证券化运行机制的本质要求,因此,信托模式可以成为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模式的现实选择。研究如何利用信托模式开展资产证券化,对加快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第1章组成,从阐述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况开始,介绍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情况以及融资困境,并指出资产证券化是解决基础设施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第二部分由第2章组成,主要针对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包括资产证券化产生和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资产证券化融资结构;资产证券化的运作程序等,并对资产证券化的收益、成本与风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将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工具运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现实意义。第三部分由第3章至第4章组成,重点论述了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和相应机制。城市基础设施优质资产的收费权益可作为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而信托机制的确立及其“风险隔离、权益重构”的特征则为以“信托分层”方式实施证券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并就收费证券化的交易结构、风险控制、信用增级、信托受益合同的设计及其发行定价等问题作了具体而深入的探讨。最后,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今后进一步运用资产证券化方式融资所需要的环境与制度保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并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为例,尝试应用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方式对其进行融资方案的初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