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布式天线的认知无线电协作频谱检测技术的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t_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无线频谱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直接制约着未来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出现,既解决了无线频谱资源短缺的问题,又提高了频谱资源的利用率,是一种智能的频谱共享技术,有效的频谱检测技术是实现频谱共享的关键。此外,分布式天线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引入分布式天线技术进行协作频谱检测,利用分集和复用技术提高频谱检测性能。本文首先对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了充分的调研,引出基于分布式天线的协作频谱检测的研究意义。其次,对单用户和多用户频谱检测技术做了一定的分析,从实用性、计算复杂度等方面比较了各算法的优缺点,并对各算法的检测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如何高效、准确地进行无线频谱检测是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因此,第三章研究了高斯信道和瑞利信道下噪声与常用调制信号的分形维数特征,通过仿真实现基于分形维数的频谱检测算法;并假设噪声盒维数服从伽玛分布,提出采用恒虚警检测方法来设定判决门限值。结果证明基于分形维数的频谱检测性能比传统的检测算法更优;恒虚警检测方法不仅比将判决门限值设为固定值更加严谨,而且能取得更好的检测性能。最后第四章详细说明了分布式天线的协作频谱检测系统结构和实现原理。分布式天线系统具有天线单元地理位置分开和光纤理想反馈信道的优势,基于分形维数的分布式天线协作频谱检测结合主用户定位机制,筛除处于主用户覆盖范围外的天线单元,合理利用空域资源,提高频谱资源检测性能和利用率。仿真结果证明,分布式天线协作频谱检测相比于多用户协作频谱检测更有优势;结合定位的分布式天线协作频谱检测算法充分利用空域资源,能够取得更高的检测概率;基于分形盒维数的分布式天线协作频谱检测算法比能量检测算法具有更优的检测性能。在本文分布式天线认知无线电系统的研究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研究基于信息维数的频谱检测算法及从算法改进方面提高关联维数的应用性;此外,考虑利用分布式多天线协同定位主用户,抑制非视距对定位误差的影响,及对主用户地理位置进行三维定位,提高主用户定位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频谱感知是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之一。授权用户的信息大多都是保密的,因此获取先验信息有一定难度,同时认知无线电应该能运行在不同平台和通信标准中。因而有效的频谱感知方
光放大器在现代光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四波混频原理的光纤参量放大器具有工作波长范围灵活、宽带宽、高增益、噪声以及高相敏等优点,因而参量放大成为近几年的研究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各种信息技术息息相关。语言作为人类之间互相交流的载体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可能生来就无法享受
TD-LTE系统支持7种上下行子帧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量进行灵活调整,这是TDD系统相比于FDD系统的优势所在。然而在目前的TDD网络的部署中,只采用了静态或半静态的子帧配置
学位
目前常用的人脸识别算法以基于统计学习理论为主,这些算法在处理维度较低的人脸图像时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随着高清摄像机的普及,更多的高维图像不断出现,传统的算法在处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人们对无线通信需求的急剧增加使得高频谱利用率、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的引入能够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多数的通信业务都发生在室内,传统宏基站室内覆盖不足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时LTE Femto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Femto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迫切急需小型化、多频带、宽频带和高效率的天线。复合左右手(Composite Right/Left-Handed,CRLH)传输线具有后向波、低损耗及可控的色
近些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集成电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不断发展,一项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