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前后经济领域中存在着两类截然不同的通货膨胀。一类是旧中国长期性的恶性通货膨胀,另一类是人民币暂时性的特殊通货膨胀,受当时军事和政治形势的客观影响,这两类不同性质的通货膨胀呈现出并存与继起的特点。严重的通货膨胀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社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更为主要的是对新生政权的建设具有极大的危害。建国前后通货膨胀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货币的过度发行直接导致通货膨胀。其次,物资供给严重不足是通胀产生的根源。具体地讲有四个方面:一是长期的内外战争对社会生产的破坏极为严重;二是战时糟糕的交通运输导致物资流通不畅;三是敌对势力的破坏和外部封锁使物资供给极为匮乏;四是自然灾害频发对物资供给有很大影响。再次,市场投机行为是当时通胀加剧的直接原因。最后,旧中国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的惯性影响不容忽视。在治理建国前后的通货膨胀问题上,陈云是领导者、策划者和执行者。当时,通货膨胀的成功治理主要基于以下方面:第一,成立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这是从根本上治理通货膨胀的体制保障。第二,严管投机分子和打击投机资本。第三,多管齐下紧缩通货。当时,紧缩通货的主要措施包括,发行胜利折实公债,严格贷款和投资,加强军费使用管理,以及适度推迟部分地方经费发放,等等。第四,厉行节约,减少支出;整理税收,增加收入。第五,大力发展生产,努力改善交通运输。建国前后通胀问题的成功治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就历史意义而言,成功治理通胀是人民安定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客观要求。就现实意义而言,建国前后通货膨胀的成功治理,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深刻的启示。首先,政治稳定是成功治理通货膨胀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治理通货膨胀须充分发挥政府有形的手的作用,注重综合治理和治理手段的多样化。再次,治理通胀应根据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复次,抑制通胀的基本要领是确保货币与物资供给的大体平衡,做足关乎民生的主要物资储备,提高物资调剂能力。最后,要应对好社会通货膨胀预期心理的调节和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