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保护下的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freeboy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其蕴含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文化是城市传承历史、延续文明、拓展未来的内在动力和宝贵遗产,在现代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遗址公园是在历史遗址基础上的再建设,以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为主要特征,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公共性景观环境场所。与典型的文物保护区不同,遗址公园更突出人文性、景观性和实用性,是人们寻根历史、感受人文,进行文化消费和旅游观赏的重要场所。如何平衡遗址保护和经济增长是现在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的课题。大明宫遗址公园作为西安城市文化遗产、城市名片和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典型遗址公园,见证了古都西安的发展。大明宫遗址的保护、修复、完善和重建是研究大明宫遗址的核心内容。在保护大明宫遗址的基础上,如何通过景观,还原和传承大明宫历史文化,本文从历史文化、生态和谐与人文精神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首先,本文对相关知识和有关概念进行了梳理与解析,针对遗址、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人文关怀进行了廓清和划分。其次,针对大明宫遗址的传承和保护,本文分析了其传承的意义、目的、原则与传承的方法以及大明宫遗址保护的必要性及保护形式与内容,对大明宫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应遵循的设计思路与指导方法得出了实践性的成果:即以本土地域历史文化这条主线来贯穿城市遗址公园的建设与发展,然后在大明宫遗址公园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分析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营造模式和设计细节,最终得出了唐风造韵的大明宫遗址应在尊重自然和遗址传承与保护的前提下,将生态、历史文化、人文、艺术、经济等要素进行融合,从而体现其价值张力。最后,本文重点分析了大明宫遗址公园的总体和专项景观设计。大明宫的总体格局规划本着保护、可识别及可逆可还原性原则,遵循历史“一轴、三区”的格局,以贯穿大明宫南北走向为中轴线,殿前御道区、中央宫殿区、后庭宫苑区为“三区”,整体构成历史文化空间序列,形成遗址公园的主体景观架构及历史文化展示空间。专项景观设计主要从交通流线组织、地面铺装、植物配置、景观雕塑与公共设施分析及灯光应用分析等方面集中体现大明宫遗址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特征,将人文、景观、实用性融为一体。另外,大明宫遗址所具有的功能模式、文化模式、旅游模式与周边经济一起构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模式,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综合展示了遗址的历史风貌与现代传承。但是不可否认,目前大明宫遗址公园的一些局部遗址保护区和景观设计不够完善;与遗址整体空间相比,周围景观绿化略显单薄,大众观赏性不足。因此大明宫遗址保护与景观建设还需要专家学者的继续研究,从而更好地展现出大明宫的历史文化及城市形象,为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起到更好的延续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间的并购热潮不断的涌现。在这个并购热潮不断的推进的过程中,企业也逐渐实现了规模效应。这个规模提高了企业之间的资源的结合能力,加大企业的经营的
函数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函数单调性作为高中函数的第一个性质,对后续函数性质的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然而,函数单调性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它是高中数学概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法治,法治以拥有良法为前提,而良法的出台在于公平的立法。本文首先从我国现行《立法法》所规定的原则以及民主与公平的关系出发,假设了一个新的立法原则
收入差距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点。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贸易自由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区域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本文基于1985年至2012年
根据山东书城项目的地质条件及基坑支护方案,数值模拟了桩锚支护开挖施工的全过程,分析了桩体水平变形、桩顶土体变形以及锚索内力的变化规律,为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参考。
在当前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时期,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成果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和形象。县级公立医院改
分配正义是支配人类分配活动的核心价值观念,其要义在于强调和追求物质财富、政治权利等社会资源分配的公正性。"个人"和"社会"是能够表达分配正义诉求的两种基本主体,但这两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是明确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也是长期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2010年7月教育部
针对T2120型深孔钻镗床在加工机床临界尺寸Ф30孔时遇到的输油器内部系统不稳定及头部"发热"问题,通过分析输油器所受切削液的压力及其轴承产生的热量,并用Deform模拟其轴承
从网络信息时代教学模式创新的理念出发,探讨了提高"微课"教学资源开发质量的有效途径,强调要以"学"为本,突出快速高效、灵活简便的优势,使"微课"成为教学模式创新和教育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