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为对象,对其在不同利用方式下(打草利用和放牧利用)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羊草草原,在打草利用方式下,地上生物量的范围在100.37-381.94 g/m2,地下生物量的范围在 1052.24-2907.61 g/m2,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密度、全氮密度和群落盖度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在放牧利用方式下,地上生物量的范围在42.87-108.74 g/m2,地下生物量的范围在801.11-1942.26 g/m2,地下生物量与其他相关因素没有显著相关性。2.针茅草原,打草利用方式下地上生物量的范围在144.35-224.86g/m2,地下生物量的范围在 966.89-1724.27 g/m2,放牧利用方式下地上生物量的范围是85.8-367.34 g/m2。在打草和放牧利用方式下,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密度、全氮密度均无显著相关性。在以打草为主要利用方式下,地下生物量与土壤容重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3.对于2种草原类型,在打草和放牧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全氮密度、碳氮比均呈现垂直分布规律。4.对同一草原类型在不同利用方式下,以及在同一利用方式下不同草原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全氮密度和碳氮比在同一土壤层均具有显著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