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文件》),关注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已经上升到历史的新高度。上海以《文件》为指导,实施了多种策略,要求各区(县)中小学实行“3课2操2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然而,提高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小学阶段是身体发育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健康发展,对增强体质健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这一年龄段对父母和亲人有着天然的依赖感,家庭体育教育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尤其在上海这种经济发达程度高的城市,无论是物质生活条件,还是教育条件,都占据很大优势,这为家庭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开展家庭体育首先需要家长具备良好的体育素养,通过调查得知,目前家长的体育素养不高,这是目前家长们有效引导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所面临的最大障碍;作为学校体育,一方面,可以提供丰富的体育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家长的体育素养,另一方面,可以为小学生体育锻炼提供科学的锻炼方法和丰富的锻炼内容,有助于激发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习惯,帮助他们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通过合作,既可以让小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又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他们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健康。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深入调查上海市小学家校体育合作现状,调查结果反映了目前上海市小学家长的体育意识有待提高;学校体育开展情况良好;小学生的课外体育参与情况不够乐观;家长和体育教师在家校体育合作方面的意识薄弱,合作态度消极被动;家校体育合作的内容匮乏,频率低。总结合作中遇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家长的体育意识淡薄,健康观念有局限性;体育教师在与家长的合作上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学校封闭的管理体制和不完善组织机构。针对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加强青少年儿童体育的重要性认识;学校与家庭紧密联系,继续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加快学校体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增强家校体育合作能力;国家颁布法规,完善运作的组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