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奇观是视觉文化时代日益突显的一个问题,它既潜藏于电影诞生之初,又在图像时代以更耀眼的姿态登上电影的舞台。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巴赞等人的真实电影美学观深入人心,电影运用特技制造奇观只被当作某种炫技的噱头,拼贴是电影手法中的权宜之计,戏仿被贬为与恶搞同流,暴露的身体和血腥的暴力也为人所诟病。情况真的如此吗?本论文意在重新挖掘出电影奇观的独特价值,奇观和真实只是电影这枚硬币的两面,并且随着高科技的应用、图像时代的到来、人们审美方式的改变,奇观越来越成为电影的主流,只是它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论文结合了大量中外影片,分为六章依次展开对论题的研究:
第一章:绪论。概述选题缘由、分析论文的关键词“奇观”的内涵、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及论文的基本结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狂欢在后现代的语境。本章主要讨论电影奇观所置身的语境,从后现代,到后现代最突出的表征——视觉文化,再到视觉文化当中的一个小的讨论目标——电影“奇观”,我试图这样层层缩小范围,既条理清晰,又把电影“奇观”放置在一个清楚的讨论范围之内,力求使论文的建构更加严谨且有深度。在电影从叙事转向奇观的过程中,我从两个角度来阐明这一现象。其一,从电影史的发展角度来看,“真实电影”始终是处于显性的位置,居于电影史的主流地位;反而观之,“奇观电影”在电影史的长河中处于隐性的位置,不张显却也潜伏而行、悄然演进。视觉文化时代,对视觉及其效果的迷恋超过了以往,电影从叙事转向奇观。其二,从电影自身内部来看,它有语言和形象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对白、剧本等与语言相关的元素,后者主要是指画面,就单个电影而言,奇观开始逐渐支配叙事,并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第三章:影像碎片:碎裂的奇观。拼贴和戏仿是常用的后现代手法,拼贴使得影片零散化、片断化、多元化;戏仿的影片解构经典、颠覆传统、破坏神圣与崇高,打碎源文重构仿文,二者都有碎片化的共同倾向,因而称之为“碎裂的奇观”。本章的第一节主要从画面的拼贴、结构的拼贴和类型电影的拼贴三个方面,具体论述怎样的拼贴构筑了缤纷离奇的拼盘杂烩式的影像奇观,拓宽了影像发展的空间。本章的第二节从词源学出发探究了戏仿的概念,并继而分析它在奇观电影中有哪些主要的戏仿策略及其美学内涵,最后展望了戏仿的未来图景。
第四章:镜城幻影:仿像的奇观。仿像是指后现代社会大量复制、极度真实而又没有客观本源、没有任何所指的图像、形象或符号。本章主要以鲍德里亚的仿像理论为支撑,以《指环王》和《黑客帝国》为例,探讨了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所构筑的仿像奇观,那些被我们认为是真实的东西,都将带上超真实的仿像特征,彻彻底底地消失在符号和程序所编织的绿色迷雾之中。
第五章:废墟上的花朵:身体和暴力奇观。本章主要讨论身体和暴力奇观,它们像怒放在废墟上的花朵,是银幕世界里一抹妖冶、魅惑的光,我们无法回避他们,他们的确存在,并占有很大成分。他们通常是被贬损、被抵制、被恶魔化,甚至是肮脏下流、不堪入目的代名词,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身体和暴力的火苗在银屏上越烧越旺,他们是导演钟爱的题材,是观众禁不住诱惑偷吃的“禁果”。本章试图挑起这一敏感的话题,对身体和暴力作严肃的哲理性分析。第一节,追溯了身体被压制、放逐与复活的历史,透过银幕上的身体抒写,叩问身体背后的灵魂,挖掘隐秘的人性真相,重新审视身体奇观的价值所在。第二节,以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和昆汀·塔伦蒂诺游戏化的疯狂暴力两种暴力奇观为典范,从暴力的不同风格、对暴力的不同解读和暴力的电影化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暴力奇观的两大类型及其功能。
第六章:结语:电影“奇观”的研究意义。论文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在图像转向的当下社会,挖掘出电影从叙事转向奇观的必然趋势,并由此探讨审美方式的转变;二、通过对电影“奇观”的研究,丰富和拓展了电影的特性,进一步完善《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上的词条;三、通过对电影奇观的研究,能帮助我们在技术与艺术之间寻找到平衡点,为未来电影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参照。最后再次重申本论文的目的在于把电影置身于后现代这个新的语境,通过具体的电影文本分析,重新挖掘出潜藏于电影当中却被我们忽略已久的电影的奇观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