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帕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15659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帕霉素(Rapmnycin)是从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中分离出来的三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是一种新型高效免疫抑制剂,同时又是一种有效的抗真菌剂并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本论文对雷帕霉素产生菌的选育及发酵生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建立了雷帕霉素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与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并研究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证实了两者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基于这一前提,开发了一套高效的新型琼脂块高通量筛选技术,为大规模筛选工作打下了基础。 从原始培养基出发,我们分别对斜面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进行考察,研究了菌种的生长特性,并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经过培养基优化,雷帕霉素的产量比初始培养基中雷帕霉素的产量提高了97%。 根据雷帕霉素在不同时期的生理状态及合成途径,设计出单一诱变剂连续诱变、物理和化学诱变剂交替诱变、物理和化学诱变剂连续诱变等诱变路径,对雷帕霉素产生菌进行多轮次的循环诱变,筛选到最高产量为279mg·L-1的诱变菌株一株,比出发菌株的产量提高了156%。 对雷帕霉素产生菌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雷帕霉素产生菌的热灭活和紫外灭活效应,对雷帕霉素产生菌的单亲灭活和双亲融合进行了考察,根据雷帕霉素和红霉素在合成途径上的相似性,考察了两种菌株原生质体的种间融合,对融合子生产能力进行测定,最高产量达到345mg·L-1。 基于全基因组重排理论,经过三轮融合和再生,筛选到1株摇瓶发酵产量最高达到445mg·L-1的菌株,比重排前的最高产量提高了28.9%。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登录中国知网(CNKI)检索、搜集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不良反应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
古建筑群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的遗产类型,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建筑群体布局是我国古建筑布局中的重要特点,有利于实现遗产整体保护的要求。伴随着经济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通过科学合理的交通控制手段,最大限度的提高信号交叉口的通过能力、降低延迟时间一直
本文以现有社会保障基金运行及监管理论为根基,深入分析和评价了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现状,同时借鉴国外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成功经验及教训,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基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排齐整平阶段使用PASS技术对支抗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36例口腔正畸矫正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
本文针对异形柱设计和分析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就从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和延性性能两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分析了问题的理论根源,并最后解决问题。提出异形柱正截面设计
通过配套立法构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有效履行职责的法律约束和保障机制,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得以实施的重要路径。但因《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一些不完善
当前,中国城市规划事业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促动下,面临着全球化和地域化的两极互动。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不但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剧烈的社会变革与文化交融。文化是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