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重创伤后免疫抑制继而引起脓毒血症及多脏器的继发性损伤是临床救治的难点,也是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早期预防和处理创伤后免疫抑制是临床救治的关键。近年的研究发现在创伤中存在性别免疫应答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两性在创伤后免疫应答和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方面存在的差异,本研究通过建立肝脏撞击伤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相关免疫损伤指标,观察外源性雌激素对创伤后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能为临床创伤救治提供一定的实验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动物选择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伤前不应用雌激素;B组:伤前应用常规剂量雌二醇(1mg /Kg);C组:伤前应用大剂量雌二醇(5mg /Kg)。BIM-Ⅳ型生物撞击机撞击动物剑突致伤。测定典型外周血促炎因子TNF-a、IL-6、IL-8,同时对肝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AAST分级和AIS评分、光镜下观察肝损伤及合并心、肺损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检测肝脏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肝脏组织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本研究的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建立的肝脏撞击伤模型具有如下特点:①撞击设备操作简便、物理参数容易控制、撞击部位准确及可重复性好等优点;②实验动物肝脏损伤的临床病理、类型、伤情与临床较为接近;③肝脏损伤的同时合并有肋骨骨折、心、肺的损伤,肝损伤AAST分级集中在Ⅲ~Ⅴ级,AIS评分2~5分;④可利用致伤模型进行力学因素分析及多项实验指标的检测;⑤为临床研究肝脏撞击伤后各种病理生理变化提供了理想的模型基础。2.组织病理学发现1例实验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可见肺血管小动脉内有肝细胞栓子存在。因此推测,当肝脏受撞击破裂时,可以伴有肝细胞的脱落并随血流循环抵达肺血管形成栓子。这一发现,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肝脏撞击伤合并肺损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病理意义。3.研究发现,伤前各组间血清TNF-α、IL-6、IL-8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伤前应用雌激素并不能降低基础血清TNF-α、IL-6、IL-8的水平。肝撞击伤后,B组和C组与A组比较,B和C组血清TNF-a、IL-6、IL-8、肝脏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低于A组(p<0.01)。而B组和C组比较,C组血清TNF-a、IL-6、IL-8、肝脏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低于B组(p<0.05)。结果表明,其主要机制是雌激素能剂量依赖型降低创伤后炎症因子的释放,通过降低有害因子TNF-α、IL-6、IL-8的水平,同时减弱创伤失血性休克后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启动和活化,降低氧自由基、弹性蛋白酶等有害物质的释放,从而减轻创伤后免疫抑制。因此,雌激素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用于雄性动物创伤后免疫调节的添加剂。4.研究发现,创伤本身对外周血雌二醇浓度、肝脏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肝脏撞击伤后,B组和C组血清雌二醇、肝脏组织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1),且B组和C组比较,C组明显高于B组(p<0.05)。实验证明,伤前应用雌激素能成功的提高血浆雌二醇浓度,同时肝脏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说明血清高雌激素水平能有效促进其靶细胞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因此,雌激素可能通过对免疫细胞和靶器官雌激素受体的调节来影响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