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家们对同性恋研究的日趋正常化,同性恋不再属于疾病范畴,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变得更加理性和友善,描写同性恋题材的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新兴的同性恋文学获得了学界的认可。纵观整个同性恋文学发展史,上世纪90年代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时期,不仅是西方同性恋题材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大爆发时期,同性恋题材在中国也开始迅速受到关注。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同性恋解放运动的爆发和高涨使得美国成为了同性恋题材创作的主要阵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影响变得日益密切,中国的同性恋题材创作受到西方同性恋研究尤其是美国的影响颇大,使得90年代中美两国在同性恋题材的创作上有了许多共同之处。因此,研究90年代中国文学同性恋题材的创作,美国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值得重视的是,此时期文学与电影在对同性恋题材的创作上具有很大的同步性,要对对该时期文学中的同性恋主题进行一次比较完整的梳理,就不能回避该时期电影对同性恋主题的表现。在西方,对同性恋文学的研究起步较早,诞生了许多以研究同性恋题材创作为对象的学会、期刊、网站。在中国,由于多种原因,对同性恋文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研究范围还是研究深度上都有待拓展。论文将对这一时期中美两国文学及电影中同性恋题材的创作进行比较完善的梳理,通过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解读来探究该时期同性恋主题的独特之处。论文主体总的来说分为两部分,第一章是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同性恋研究历史和90年代作为同性恋文学创作重要理论支撑的酷儿理论;梳理同性恋题材在文学、电影进程中的演进情况,重点对上世纪90年代中美文学、电影中描写同性恋题材的作品进行梳理。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结合具体作家、作品分析探讨90年代中美两国同性恋主题的特点。论文从该时期同性恋研究和同性恋题材创作的社会背景出发,结合酷儿理论,细读该时期的同性恋题材作家作品,发现该时期同性恋主题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明显的时代特征——对艾滋病的关注。(2)鲜明的女性主义书写视角。(3)深度关注同性恋者的“出柜”问题。(4)越来越多的同性恋作家导演开始从事创作。与一般作家的创作不同,这些同性恋作家、导演凭借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审美视角对同性恋有着更加细腻、独到的解读。(5)同性恋人物形象塑造的创新和深入,具体体现在双性恋形象的尝试、女同性恋形象规模增加、青少年同性恋形象的塑造。从这些的特征我们可以看出,90年代不仅是同性恋题材创作数量的大爆发时期,更是同性恋主题的深入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