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子湖是长江中下游的草型浅水湖泊,全湖以中心梁子岛和南北咀一线为界,可划分为东梁子湖、前江大湖和中湖3部分。全湖港汊众多,不同港汊、湖区间水体混和和交换困难,使得梁子湖不同湖区的营养状况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及特点也不相同。本研究于2012年梁子湖不同湖区的浮游动物群落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群落优势种和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时空变化以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水质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为梁子湖水环境保护和富营养化的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并为梁子湖水体环境提出保护和恢复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共采得浮游动物185种,其中原生动物80种(仅包括肉足虫和纤毛虫的种类,不包含鞭毛虫),轮虫89种,枝角类13种,桡足类3目,轮虫在各月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中所占比例达到了43%-58%,原生动物占32%-46%,表明梁子湖浮游动物是以小型种类为主的种类组成类型。其中,原生动物和轮虫种类数夏秋季明显高于冬春季,而枝角类和桡足类种类数较少,季节变化趋势不明显。在空间分布上,东梁子湖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种类数高于前江大湖,采样点1的浮游动物种类数最低,2号采样点浮游动物种类数最高,且由2号采样点到6号采样点的过程中,浮游动物种类数逐渐降低,到达7号采样点时,浮游动物种类数又恢复至较高水平。根据各月出现频次和优势度大小共筛选出梁子湖浮游动物优势种54种,其中有轮虫14种、原生动物24种,枝角类和桡足类16种。(2)全年浮游动物总密度为811-21445ind./L,年均总密度为11383ind./L;全年总生物量为0.88-12.54mg/L,年均总生物量为4.55mg/L。浮游动物总密度总体表现为夏秋季高,冬春季低的特点。原生动物和轮虫密度在浮游动物总密度中占据优势地位,是浮游动物总密度的主要组成部分。总生物量则表现为夏季高于其他季节,而春季最低。原生动物和轮虫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3.19%-32.23%,可见枝角类和桡足类生物量是总生物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是轮虫,原生动物在浮游动物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最低。除采样点1的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最低外,东梁子湖各采样点的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前江大湖。水生植被繁茂的浅水区如2号采样点的浮游动物密度较高,湖心深水区如4号、8号、9号和10号采样点的浮游动物密度则较低;由采样点1向高塘湖以北,浮游动物生物量逐渐升高,至4号采样点处达到最大值。(3)对浮游动物密度与水环境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叶绿素a浓度、溶解氧、pH值、硝态氮、总氮、透明度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浮游动物密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且因为浮游动物不同种类适宜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鉴于湖泊水体的水温、溶解氧、pH值、透明度不易通过人为手段来施加影响,因此应采取控制梁子湖上游及周边的点源或面源污染,并投放适量的鲢鳙等滤食性鱼类来减轻梁子湖内源污染。同时,增加各湖区沉水植被的覆盖率,提高浮游动物各类群的种类数,以增加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