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鄱阳湖区沙化土地属于南方荒漠化的典型区,探明沙地植被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及植物的化学计量特征,为生态治理与恢复提供参考数据,对我国亚热带地区沙化土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典型沙地不同的沙化区(轻度、中度、重度沙化区)中5种优势物种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inn var.simplicifolia Cham)、算盘子(Glochidion wilsonii)、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林下土壤的沙粒大小、土壤水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和植物各组分(叶、茎、凋落物、根)的化学计量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沙地的土壤粒径主要集中于0.50-0.25 mm之间的中沙,占比70%左右;粗沙、中沙含量大小排序为草本>乔木>灌木,细沙含量大小排序为灌木>乔木>草本;土壤表层的粗沙、中沙含量较大,而细沙主要在深层土壤;粗沙含量最大的是重度沙化区,中沙在各沙化区含量差别不大,细沙含量由轻度沙化区向重度沙化区逐渐减少,粗沙由26.94%减少到22.78%;(2)鄱阳湖沙地表层土壤灌木含水率较高,为4.44%,其次是乔木的4.07%和草本的3.99%。在重度、中度、轻度沙化区的土壤水分含量平均为3.89%、3.80%和4.98%。乔木林下的土壤贮水量平均为26.33 mm,小于草本的26.43 mm和灌木的28.26 mm;(3)鄱阳湖沙地土壤碳氮磷平均含量分别为5.77、0.35、0.47 mg.g-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及沙化程度加深,C含量逐渐减少,灌木、乔木土层C含量高于草本。土壤的N含量,由重度沙化区向轻度沙化区逐渐递增,灌木、乔木土层N含量高于草本,表层土壤含量高于深层土壤。土壤P含量在各沙化区的含量相差不大。(4)5种优势植物中,叶碳氮磷平均含量分别为394.29、11.07、1.14 mg.g-1;茎碳氮磷平均含量分别为369.39、6.51、1.09 mg.g-1;凋落物碳氮磷平均含量分别为364.36、6.76、0.94 mg.g-1;根碳氮磷平均含量分别为353.24、6.61、1.61 mg.g-1。叶与各组分之间的N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叶C:P、N:P与茎的N、N:P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含水率与细沙对土壤和植物各组分的化学计量影响较强,其次是粗沙与pH值;中沙与容重与其联系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