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加拉湾是印度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季风期充足的降水和海湾周围径流的淡水输入对孟加拉湾海水的循环和分层有很大的影响,使孟加拉湾盐度偏低,从而形成较强的障碍层,并且缺少明显的上升流,导致孟加拉湾成为一个低初级生产力的海区。而目前国内对于孟加拉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于2016年冬季季风时期,在孟加拉湾海域(80.00°-96.00°E,4.50°-18.00°N)进行了生物、水文和化学的综合调查。主要分为S]、S2、S3、S4等4个断面,共45个采样站位,分析水样256个。应用Utermohl方法对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物种组成、优势物种以及群落多样性等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碳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65属298种,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也有少数的金藻和蓝藻出现。该海区具有热带气候特征,因此鉴定的浮游植物类型主要为热带外洋性种及暖海外洋性种。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为6-2084 cells/L,平均值为109 cells/L。硅藻的细胞丰度范围为8-1596 cells/L,平均值为68.52 cel1s几;甲藻的细胞丰度范围为2-488 cclls/L,平均值为38.08 cells/L;蓝藻的细胞丰度范围为2-144 cells/L,平均值为4.55 cells/L;金藻的细胞丰度范围为2-118 cells/L,平均值为2.76 cells/L。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调查海域的西南部较高,逐渐向北部及东部降低,可能与东印度沿岸流有关,平面分布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的分布决定;而垂直分布呈现随水深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30m水层。硅藻的主要优势种为针杆藻(Synedraspp.)、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granii)和佛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谓;甲藻的主要优势种为叉状角藻(Ceratium furca)和闪光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蓝藻的主要优势种为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金藻的主要优势种为小等刺硅鞭藻(Dictyocha fibula)。浮游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41-3.93,平均值为2.25;Pielou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34-0.89,平均值为0.65,表明孟加拉湾海域具有较好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孟加拉湾大多数优势物种与铵盐和硅酸盐呈正相关。总的来说,孟加拉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调查海域表层叶绿素a浓度平均值为0.23 μg/L,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1.07μg/L和0.02 μg/L,分别出现在孟加拉湾中部的S02-09站位和北部S03-02站位,整体分布特征呈现出孟加拉湾西南部较高、东北部较低的趋势,与表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布相似,在垂直分布上30 m层叶绿素a浓度最高。表层浮游植物碳介于0.07-10.06 mgC/m3之间,平均值为1.23 mgC/m3。结合调查海域的环境参数对海区进行了划分,分为南孟加拉湾(sBOB)、中孟加拉湾(cBOB)、东北孟加拉湾(neBOB)、西北孟加拉湾(nwBOB)等四个区域,并分别讨论了分区环境参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叶绿素a浓度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