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基于江苏省2002-2010年的能源统计数据,首先,对全省能源消费结构、产业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其次,利用IPCC指南中对碳排放的核算,分析了2002-2010年间碳排放变化特征、产业碳排放特征以及能源强度、碳排强度的变化规律。接着,构建基于能源消费的碳足迹模型,对碳足迹的总体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选用了三个指标对碳足迹效率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全省土地利用与各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数据,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碳足迹的影响;采用偏估计岭回归函数对STIRPAT模型进行拟合,研究人口因素、富裕因素和技术因素对碳足迹变化的影响;并基于CASA模型研究了能源消费碳排放对生态系统植被NPP的影响。最后,利用全省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数据,基于DEA模型研究了基于能源消费碳足迹的生态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全省总能源消费量、各产业能源消费量都随时间序列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主要的能源消费从大到小依次为煤炭、原油、电力、焦炭、柴油、汽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煤油、天然气,除了燃料油与液化石油气外,其他主要能源的消费量也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2)随着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碳排放总量由2002年的8653.62万t增加到2010年的22205.75万t,其中煤炭的碳排放量占有主导地位。能源强度与碳排强度总体都随着GDP的迅速增长而明显快速地减少,并且碳排放强度的下降率大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使得全省还未实现碳的绝对减排。(3)全省碳足迹总量以年均21.9%的增长速度持续增加,由于受土地利用格局、类型改变的影响,碳足迹生态赤字由2002年的493.62万hm2迅速增长到2010年的2529.30万hm2,其中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碳足迹占主导地位。(4)2002-2010年间人口因素对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影响最大,并且随着全省区域GDP持续上涨,能源消费的碳足迹将随之持续增加。同时由于经济与碳足迹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合生态效率分析结果,未来一段时间全省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将会减缓。(5)随着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长,全省植被NPP显著增加,2003年植被NPP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平均在2233.2-4466.4g/m2a之间,2010年植被覆盖率较为均匀,NPP有了明显的增加平均在3369.6-6739.3g/m2a之间,其空间分布由北向南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到2010年,全省西北部地区植被覆盖有所减少,长江以南地区NPP增长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