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突发性事件频繁发生,各种社会风险和不稳定因素凸显,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人们正常的生活都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这些凸显社会矛盾的群体性事件,对于高校而言,可以看作是突发性事件,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引发学生群体行为。因此,本研究从政治信任出发,探讨其对大学生突发事件参与行为倾向的影响机制,以期抑制或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为保障校园安全稳定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在考察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进行调查,并结合专家的意见编制题项,对广西两所学校的500名大学生进行预测验,结果证实大学生政治信任三维度结构是可以接受的,自编的《大学生政治信任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测量大学生的政治信任水平;另外,对改编的《大学生突发性事件参与行为倾向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其四维度结构的各项拟合指标基本符合要求。采用《大学生政治信任问卷》和《大学生突发性事件参与行为倾向问卷》对广西区内4所高校的821名大学生进行正式施测,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政治信任水平处于较高的水平,大学生价值认同水平最高,其次是政治成果,最低的是执政能力与态度。2.性别、年级、学科、父母政治面貌和是否学生干部都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任有显著的影响,而个体的政治面貌对政治信任无显著影响。3.性别、年级、父母政治面貌和是否学生干部都对大学生突发性事件参与行为倾向有显著的影响,而个体的政治面貌和学科对参与行为倾向无显著影响。4.政治信任及其各维度与突发性事件参与行为倾向中的个人积极、社会积极两个维度显著正相关;与个人消极、社会消极行为显著负相关。5.大学生政治信任对突发性事件参与行为倾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政治信任对个人积极行为倾向的预测效应消失;价值认同负向预测个人消极行为倾向;政治成果正向预测社会积极行为倾向;执政能力与态度负向预测社会消极行为倾向。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高校管理者应正确认识到政治信任对大学生突发性事件参与行为倾向的影响,国家应加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继续推动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加强官员队伍建设,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学校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形式提高教育成效,加强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立突发事件预案,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特殊人群的心理疏导,全面维护高校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