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中国大陆报告文学的文体流变作为论述对象。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本文研究的方法论及其所切入的视角。文章在充分肯定近百年来以社会一历史批评为主导的中国报告文学研究格局的同时,又指出其存在的潜在危机。力图以文体学为基本框架,建立一个兼容了叙述学、文化学与传播学等理论在内的言说平台,以描述和评价百年中国报告文学的文体流变,实现形式批评与价值批评的整合,显示报告文学研究的新视野与新维度。并在文体学语域内,将报告文学的文体规范重新诠释为非虚构性、文化批判性和跨文体性。 第二章则主要对报告文学文体最为直观的呈现层面——体裁及其语言体式的流变态势、特征与基调进行考察。体裁变迁尽管常常显示出不确定性,但最终却促成报告文学文体规范的清晰与明朗。语言体式的趋态表现为由早期的外指性叙述语体走向外指性与内指性语体及其它语体形式相互兼容的过程。其特征主要指它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在写实、简洁与谨严基调之上,语体还出现雄浑悲壮和明朗绚丽两种间色。 第三章从文体学与叙述学的交叉要素——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结构、叙述者以及非叙事性话语等层面,讨论报告文学文本构架的动态运作。它们所组构的叙述模式在百年的时域中,体现为一体到多元的总趋态、叙事性与非叙事性的阶段性更替以及正反合题的话语格局等特点。 第四章主要考察以现代性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组构的文化语境,在报告文学这一文化存在历时态的生存与流变中的动力性推动及其影响。以报告文学内在意蕴的变迁来说明其作为“时代文体”的根性与个性。报告文学摘要 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文体所呈现的对现代性的追寻,表现于启蒙与建构、救亡与图存两大主题之中。而对其的反思则表现在对现代化进程中那些背离现代性“主体的自由”之核心的缺失的焦虑与批判。由左翼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过渡到多元或多层意识形态,是百年中国大陆报告文学文体内蕴变迁的一个明证。 第五章分别从报告文学文体的制作与传播层面,揭示百年中国报告文学写作主体体裁意识的消长和身份变迁给报告文学文体带来的影响,以及媒体变化对报告文学的正、负面冲击。前者集中在“写什么”即文体规范的本位坚守,“怎样写”即叙说方式的创新实验,以及作家型与记者型、大众型与军旅型写作主体对文体的影响等问题;后者则描述出报告文学文体成为印刷媒体时代的产儿与宠儿、视觉媒体冲击下报告文学的困境等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