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进步,我国高速发展的城镇化建设在带来经济创收和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引发了“热岛效应”此类大城市病问题。而在解决此类问题的研究上,植物的微气候调节作用也受到了城市研究及风景园林学界的关注。居住区道路不仅连通了各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同时也是居民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居住区道路的热舒适与否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界基于实际测量的微气候研究已日趋完善,数值模拟方法也降低了微气候及热舒适研究门槛,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可精确控制变量的优点也使自身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选取了沈阳市铁西区两条典型的居住区道路,采用实地测量、数值模拟和数值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讨论了不同的植物种植模式对人行高度微气候及热舒适的影响,以期可以达到为我国严寒地区居住区街道绿地植物种植设计提供参考的目标。本研究首先采用实地测量方法准确记录研究地点的建筑、植物和地表的空间和物理数据,测量并记录监测点的微气候参数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其次建立场地的PHOENICS三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监测点微气候的实际值和模拟值,对PHOENICS模型进行参数校验;最后控制道路绿地植物种植模式自变量变化进行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人行高度处微气候及热舒适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在南北向街道中,乔木、灌木、草地都有降温增湿、改善街道内微气候及热舒适的能力。影响空气流动方面:乔木阻风能力最强,灌木使场地平均风速增大,使局部区域温度上升,但在乔灌组合中,灌木可以降低风速。增湿降温方面:乔木蒸腾量大,增湿降温能力最强,灌木次之,草地最弱。热舒适改善方面:植物的遮阴和蒸腾作用可以降低空气温度,改善热舒适,但阻风效果起到了反作用,所以繁茂的枝叶并不一定总能对热舒适起到改善效果。乔木和乔木+草地种植模式热舒适改善能力最强,乔木+灌木和乔木+灌木+草地因为灌木的存在进一步降低了风速,热舒适改善能力次之。(2)在东西向街道中,风环境和光照环境与南北向街道有很大差异,植物种植模式对微气候及热舒适的影响也大相径庭。影响空气流动方面:东西向街道中,气流以气旋的形式流动,灌木可以降低风速、削弱气旋强度,但分枝点较高的乔木无法有效发挥阻风作用。乔木+灌木种植模式中,气旋无法保持稳定被分为两个反向气旋。南侧气旋较弱、半径小且速度慢,北侧气旋较强、半径大速度快。植物处于不同气旋状态下,在人行高度发挥的降温效果也有差异。增湿降温方面:有小气旋存在的街道南侧,乔木增湿降温效果最强,北侧乔木效果次之;灌木有一定的增湿降温能力,但弱于乔木;草的增湿降温能力可以忽略。热舒适改善方面:乔木+灌木和乔木+灌木+草地种植模式可以较好的改善人行空间的热舒适,具有理想的实际意义;灌木、灌木+草地、乔木和乔木+草地种植模式中,热舒适改善效果不明显,而且存在大面积热舒适恶化区域,改善效果不佳。(3)实际应用中,南北向街道优先选取乔木+草地种植模式。在乔木的选取方面,优先选择分枝点高,冠幅大,蒸腾速率高的阔叶植物。东西向街道植物种植模式选择中,北侧应选择乔木+草地,乔木应选择分支点高、树冠高的阔叶乔木;南侧应选择乔木+灌木+草地的种植模式,乔木应选择耐荫性好,蒸腾速率高,拖拽系数低的小乔木,稀疏种植,在发挥蒸腾吸热作用的同时,保证风速和气旋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