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篇”是语文课程规定的内容要素之一,按照我国的传统,指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其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先后由众多学者对其内涵有所阐发。这一历史过程决定了“定篇”的教材内容应该包括:对于经典篇目的各种权威阐释、每一组篇目对应的反应一个时代特色的文学和文化知识、能够指导课堂教学和体验过程的其它教学内容,比如练习系统等。“定篇”的文化功能重在培养文化素养。这一任务是近代以来学术界的普遍共识,也是各个历史时代法律文件的规定。“定篇”这一任务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为根本的文化素养的培养以及保持住中国的国性和国民的特色。同时,这一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一方面,学生应该学习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应该学会对历史遗产进行批判,从而实现课程文化的自律自为及创新。“定篇”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也涉及知识系统、练习系统等问题。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文化知识的习得及其过程,这是课程文化构建的重要领域;相关选文之间的比较练习,是重要的练习内容;此外,“定篇”的助读系统如何利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同时,它本身也存在改进的余地。对于“定篇”选文的思想的批判继承,则是重要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目前上教版教材的“定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体现我国文化的发展和批判历程方面的任务,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包括:反应儒家核心思想、文化的发展的篇目过于稀缺,对于儒家思想批判的篇目则几乎没有;以文学欣赏为主要培养目标的篇目太多,不能体现“定篇”的主要功能;“定篇”过于集中于某几个历史时代,未能反映中国文化发展之全貌等。“定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基本教学形式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与融合。语言不是简单的工具和手段,而是整个人类思想世界的载体,体现了语文课程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关系,是师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理解、融合、批判的物质承担者。“定篇”教学的第二种基本形式是朗诵。朗诵不但是《课程标准》强调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得以流传的极重要手段之一。此外,聆听朗诵,对于“定篇”的学习和课程文化的构建,也具有重要意义。“定篇”的陈述性知识学习策略建议采取“类书法”。这种方法重在用新的认知结构重新构建学生原来无序的知识点,将单个的“定篇”一一组织起来,形成命题网络。“定篇”的程序性知识主要在于批判,这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分析选篇的观点,指出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并且能够评价它对于现实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