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腧穴对睡眠节律紊乱大鼠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的可能作用机制;筛选出治疗失眠最具特异性的腧穴,为临床针刺治疗失眠及睡眠障碍类疾病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目前较为公认的失眠模型-PCPA化大鼠。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神门”组、针刺“内关”组、针刺“足三里”组、针刺“三阴交”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空白组)。通过观察针刺不同腧穴对各组大鼠一般状态、抗疲劳能力、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以及大鼠脑干内GABA(γ-氨基丁酸)阳性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的可能作用机制;筛选出治疗失眠最具特异性的腧穴。
结果:
1.腹腔注射PCPA后大鼠正常睡眠消失,脑干中GABA阳性细胞数量减少,一般状态不断下降,抗疲劳能力、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有差异(P<0.05)。
2.针刺不同腧穴可使PCPA化失眠大鼠脑干内的GABA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可使大鼠一般状态、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升高,抗疲劳能力得到改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3.“神门”、“内关”、“足三里”和“三阴交”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相对特异性,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针刺不同腧穴可改善PCPA化大鼠的一般状态,提高PCPA化大鼠的抗疲劳能力,升高PCPA化大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以及脑干中GABA阳性细胞数量,从而改善大鼠的失眠状态,在治疗失眠及改善一般状态方面,“神门”优于“内关”(P<0.05),“内关”优于“足三里”(P<0.05),“足三里”优于“三阴交”(P<0.05);而在改善失眠伴随的体重增加量、抗疲劳能力减弱以及免疫功能降低等方面,“神门”优于“足三里”(P<0.05),“足三里”优于“内关”(P<0.05),“内关”优于“三阴交”(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