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公司债产品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从萌芽初生到蓬勃发展,对于刺激我国的实体经济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自我国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国范围内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在不断扩大,直至2015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规范发行流程,一系列举措也提高了我国债券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强化了我国公司债发行的制度准绳。2015-2016年,我国公司债一级市场经历了“疯狂”的两年,发行数量和额度获得了成倍的迅猛增长。公司债繁荣发展的同时,却有着风险在隐匿、滋生,随着大量公司债“兑付潮”的到来,2017年中央深化改革“去杠杆”的背景下,银行资金面收紧,很多存续期公司债发行人现金流出现问题,也无法发新债补旧债,兑付困难的情况下,违约事件频发。公司债券作为频繁出现违约的债券类型之一,其信用利差对判断债券信用风险,参考价值极大。公司债的信用利差,是用来补偿投资者认购公司债发行人发行的具有一定的风险的债券,根据风险规模,投资者将获得根据风险水平的风险补偿,也就是要求公司债发行利率与同时期无风险利率之间的差额。当下学界对于影响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因素及相关程度尚无定论,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包括公司债发行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在内的利益相关的各方以及整个公司债市场的又好又快发展都大有裨益。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首先进行了深度的理论研究,大量研读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梳理、总结出了几个对信用利差有影响的因子,同时结合个人对于中国公司债券市场的认识,补充了一部分元素,然后加以整合归纳,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概括出了 11个潜在的能够对公司债信用利差造成影响的子元素,它们是宏观环境因素(存款准备金率、无风险收益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发行人主体因素(发行人属性、发行人规模、发行人盈利水平)、个券因素(期限、发行规模、信用评级、增信)。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将理论分析部分总结出的因素作为回归分析的变量,以2007年我国公司债问世以来到2018年末为止,在上海、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的全部一般公司债为样本,构建了具有11个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并使用STATA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通过去除极端数据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以此分析各因子影响我国公司债信用利差的程度大小。在使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后,本文可大致得到以下结论:文章于理论分析部分选取的11个子元素皆可对我国公司债的信用利差造成影响,其中,无风险收益率、发行人属性(是否国有)和债项评级的影响程度最大,债券增信对公司债信用利差的负向作用也较为显著。从整体程度综合看来,在市场较高的无风险收益率的情况下,国有背景的高评级公司债券信用利差显著更低,相应债项发行主体筹资成本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