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以理论灌输为主要方法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大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单靠显性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更难以使高校大学生有效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为此,通过潜隐渗透的方式对高校大学生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研究之迫切需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独特优势作用已经初露端倪,并日益受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注和青睐,且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藉此,本文在充分肯定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在高校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以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进行阐释。第一部分是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涵、特点及理论基础进行概述。在厘定隐性教育、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基础上,分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较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渗透性、多样性、广泛性、持久性等特征,借鉴了无意识学习理论、隐性知识理论、植入式教育理论等,认为单靠显性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都无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统合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分析阐述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一是单纯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过程以及效果等方面存在不足;二是教育对象的差异性、自主性、能动性日益彰显;三是全方位教育影响的推动等。第三部分详细论述了完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一是从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完善和精神文化环境的营造两方面阐释校园环境的隐性熏染作用;二是巧妙利用教师、同辈、榜样示范等对教育对象的感召和激励作用;三是从推进节日文化主题活动、学生社团文体活动、情景剧教学活动等角度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四是提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实施路径,主要有校园红色主题网站的创设、网络社交媒介隐性教育优势的发挥等。
其他文献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所提出的重要任务。在保障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依法治校
教育已在当今世界被各国视为无可争议的发展重心,而教师教育则成为直接影响教育的必先关注的问题。从19世纪崭露锋芒开始,美国的教师教育在百年历史中是随社会背景而逐步变革
在现代文明体制下,任何国家的发展都有赖于三大力量的推动:人的发展、制度创新与科技进步,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同样对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有着强烈的内在需求。要使创新成为
本文所论及的负面人物是指触犯国家法律,违背政党纪律,忤逆国际公约或与现行的社会伦理和公共道德相悖的人物。尤其以国家法律是否定罪为准绳。负面人物报道是人物报道中的重要
<正>月份牌发端于中国近代,是集商标、广告、年历和绘画为一体的图像形式。1843年,随着鸦片战争后上海的开埠,外国洋行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为宣传品牌、促进销售,借鉴了具有
尽管德国古典美学对于艺术类型的划分以及每种艺术门类的规定性为众人所熟知,但是却鲜有人考虑这样一些问题:为何德国古典美学如此重视艺术类型的划分?为何同一时期的美学家,
本文针对机场内进近灯光站点所使用的进近灯光杆塔,从应力分析的角度出发,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飞机撞击进近灯光杆塔应力仿真的有限元模型,得到了灯塔的应力、速
文章界定了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概念,介绍了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理论研究的现状,阐述了网络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网络民族主义的特点。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传播科学文化、引领社会文化、推动国家生产力发展的使命,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培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创新型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