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髌骨脱位是目前骨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在大多数的髌骨脱位的患者中,近些年来研究发现都伴有内侧髌股韧带的松弛、撕裂或功能不全,尤其是骨性结构发育正常的患者。生物力学研究也证实,内侧髌股韧带是抑制髌骨脱位首要的,也是最主要的软组织力量。因此,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成为治疗髌骨脱位的主要手术方式,旨在恢复正常的髌周解剖和功能。解剖学研究发现在膝关节屈曲0-90度的过程中,内侧髌股韧带髌骨附着部的下缘与股骨附着点的上部分之间的纤维束的变化具有等长性,其中股骨附着部的止点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的临床等长重建,要求精确的韧带移植物股骨侧定位。内侧髌股韧带的功能更依赖其复杂的髌骨侧结构,其板层状结构被学者们形象地描述为水漏状、砂漏状或者扇形。最近的研究指出了内侧髌股韧带的功能束结构:内侧髌股韧带包括具有不同功能的上斜束和下直束。因此,目前临床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需要在保持重建韧带等长性的基础上,尽量解剖定位内侧髌股韧带的股骨附着点,模拟内侧髌股韧带的髌骨侧板层附着形态结构,以其恢复其在维持髌骨轨迹中的正常生理功能。本文介绍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手术方法:以股骨内上髁为参考点,经皮小切口股骨侧定位,双束韧带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功能束,达到内侧髌股韧带的解剖重建,并通过临床随访来评估解剖重建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关节骨科42例(42膝)髌骨脱位的患者数据,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手术。手术采用自体半腱-股薄肌腱移植物,修整肌腱后正中折叠成两股,返折端编织缝合2.5cm,游离端两股肌腱分别缝合牵引线。将股骨内侧髁的最高点和股骨内收肌结节之中点初步选定为股骨止点,髌骨内缘中上1/3处为髌骨止点,测试重建韧带的等长性,初步调整选择韧带股骨侧止点,钻取直径7mm,深度约3cm的骨性隧道,将肌腱编织缝合端导入隧道内,以7mm×23mm的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游离端经紧贴关节囊外侧面的皮下隧道由髌骨侧切口导出,双束韧带移植物分别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双功能束:下束固定于髌骨内侧缘的中点,重建下直束;上束固定于髌骨的上内侧角,重建韧带的上斜束。屈膝60度固定髌骨于股骨滑车中央,伸屈膝活动,观察韧带张力的变化以及关节镜探查静态和动态观察髌股关节对合关系及髌骨运动轨迹。在调整韧带的张力,直至获得良好的髌股关节对合关系和内外侧软组织平衡时,钝性分离髌骨内缘中点处软组织,肌腱于内侧组织第二、三层之间进入,于髌骨内缘中点处穿出髌前筋膜,返折,将肌腱与髌前及内侧联合腱以丝线重叠缝合固定下直束。用相似的方法,在膝关节伸直的状态下,将上束韧带固定于髌骨内侧缘上极,再将股内侧肌斜头在髌内侧附丽点的腱性组织连同肌肉切开后向下及内侧移位缝合于重建的髌股韧带上斜束靠近髌骨止点的位置。最后关节镜检查膝关节屈伸过程中髌骨轨迹是否已经恢复正常,尤其是在屈膝早期,保证髌骨能够顺利进入股骨滑车,不存在任何撞击或阻挡。术后不放置引流,使用膝关节支具保护。术后按照常规的程序进行康复。术后行膝关节CT检查,测量股骨滑车沟角、关节融合度角、外侧髌骨角、髌骨倾斜角;采用Kujala评分和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主观评估,并与术前进行对比。应用SPSS 1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术后病人全部获得随访,平均为13.4±2.7月。伤口一期甲级愈合,无感染、不愈合发生,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体格检查髌骨倾斜试验、髌骨外推试验阴性,无复发性脱位发生。术后CT测量,关节融合度角由21.93±4.58减小10.90±2.13;外侧髌骨角由2.02±5.54增加为8.33±2.11;髌骨倾斜角由22.19±4.1减小为12.69±1.6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关节功能评分:Kujala评分由57.50±8.03提高为87.69±5.94;Lysholm评分由62.26±5.33提高为92.11±3.5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侧髌股韧带双束解剖重建治疗髌骨脱位,能纠正不良的髌骨轨迹,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提高膝关节功能。短期临床观察无复发性脱位发生,但远期疗效需要长期的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