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货紧缩思想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归纳,总结了这些思想的理论特点。本文按照思想发展的逻辑顺序以及中国通货紧缩所具有的特征,分六个专题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货紧缩的思想进行了总结和论述。在1999年下半年形成“中国已经存在通货紧缩”这一基本共识之前,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什么是通货紧缩?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类观点进行了重点论述。而伴随着通货紧缩的定义之争,必然是对通货紧缩判断标准的争鸣,因为通货紧缩的标准问题是关系到对通货紧缩状况判断的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易纲等人在通货紧缩的判断标准上所持的观点。本文也对通货紧缩的利弊和经济效应的讨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且对经济学家的观点进行了对比分析。1999年以后经济学界关注和讨论问题,主要包括通货紧缩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治理通货紧缩的问题。由于通货紧缩的治理问题是经济学界争论最激烈,也是最充分的专题,因此,笔者着重进行了论述,不但对观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且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的每一个专题, 都如实地反映了思想认识的历史。同时将通货紧缩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同当时的经济情况结合起来,较好地把握通货紧缩经济思想产生的背景和缘由。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货紧缩思想进行了再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货紧缩思想体系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理论特征: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逻辑性与客观性、发展的借鉴性以及发展的继续探索性。但毕竟中国通货紧缩思想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和金融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历史比较短,因此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理论缺陷:如部分思想不符合中国国情,对通货紧缩经济现象的国际化以及对通货紧缩思想本身研究不够,等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通货紧缩思想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