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嗜盐古菌嗜盐菌素C8的分离纯化和基因克隆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aosu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在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上对嗜盐菌素的多样性进行研究,该文对22株极端嗜盐古菌进行了产嗜盐菌素的筛选.抑菌实验发现,在22株极端嗜盐古菌中,有21株可以产生嗜盐菌素;只有1株(Halobacterium sp.QD3)不产嗜盐菌素.其中,有6个嗜盐菌素(Hal C6、Hal C8、Hacl C9、Hal C16、Hal C17、Hal C22)抑菌谱比较广,可以抑制大多数(≥10)极端嗜盐古菌的生长.对这6个嗜盐菌素分析进行理化性质的测定,发现Hal C8性质非常稳定,是研究嗜盐菌素的理想材料.根据嗜盐菌素C8的N端氨基酸序列设计了一对简并引物(C8-2,C8-4),利用这对引物从AS7092的总DNA中扩增出halC8的部分序列.将这段PCR产物克隆到T-载体上,形成质粒pLY11,测序结果表明PCR产物所编码的氨基酸是与Hal C8成熟蛋白的N端氨基酸序列是一致的.
其他文献
第四纪晚期,由于末次冰期的出现,中国大陆东部海陆分布发生重大变化。分析末次冰期以来东海沉积物来源,对揭示古海洋、古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化都有重要意义。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
该文首次较系统研究了胶州湾和青岛近海海水微表层粘度的水平分布、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测定了海水微表层和次表层中的若干物理-化学性质;对粘度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分析;讨论
本文利用病毒与其宿主细胞上受体蛋白的特异性结合原理,建立了用于研究WSSV与宿主细胞结合的荧光素标记法,该方法具有简单、快捷、经济性等优点。在该方法的基础上初步查明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