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国内关于HVPG的大宗病例报道不多,本文总结分析554例行HVPG门静脉高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观察在乙肝为主要病因的国内患者中HVPG对门静脉高压的诊断、病情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并探讨HVPG规范性操作技术。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10年04月至2017年11月行HVPG测定患者554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详细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病因、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内镜检查、实验室检查、HVPG测定等各方面临床资料,统计分析HVPG在门静脉高压症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及HVPG规范性操作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临床现状[1]。研究结果1、本研究纳入患者554人,HVPG值14.98±6.40mmHg(1-44mmHg);其中,性别、年龄与HVPG没有相关性;病因、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是否失代偿、腹水、脾切除、门脉血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血小板[2](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48,<0.001,<0.001,<0.001,0.009,<0.001,<0.001,<0.001,<0.001,0.007,0.037,0.013,<0.001)。随着血清学指标的变差,HVPG逐渐升高。2、利用Child评分、门脉血栓、血红蛋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建立HVPG模型方程如下:HVPG 值=0.943 X Child 评分--2.553×门脉血栓-0.028×HB+0.011×AST+11.130;门脉血栓:有一 1,无--0];3、根据HVPG测量的临床经验,探讨总结了 HVPG测量的注意事项和规范化操作。结论1、肝静脉压力梯度可以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病情轻重,进行危险分层,预测并发症的发生,在我国以乙肝为主要病因的患者中亦如此。肝静脉压力梯度与肝硬化的病因、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是否失代偿、腹水、脾切除、门脉血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血小板均具有相关性;2、HVPG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标准化测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