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美好生活”理论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方面都已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升,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也有了诸多新变化。十八大以来,为适应这个关键历史时期人民群众需要的新变化,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重要场合多次提到了“美好生活”这一概念。围绕“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阐发了为什么要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什么样的人民美好生活,更为新时代如何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指明了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内涵、原因、目的及路径等方面的相关论述,构成了其独具特色、富有逻辑、系统科学的新时代“美好生活”理论体系。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美好生活”理论对于在新时代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美好生活”理论为研究主题和对象,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理论创新,较为深入的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美好生活”理论的生成逻辑、丰富内涵、基本特征、理论特色及实现路径。
  其一,习近平新时代“美好生活”理论的孕育与生成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首先,新时代“美好生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其次,新时代“美好生活”理论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价值取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文化根基。再次,新时代“美好生活”理论是对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民生改善的理论与实践的继承与发展。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美好生活”理论产生的现实依据。
  其二,习近平新时代“美好生活”理论为我们阐释了新时代“美好生活”包含的基本内容。新时代“美好生活”既具体的包含了经济(物质)、文化、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生活需要的有效满足,同时也阐明了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其三,习近平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理论,形成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的建设实践,蕴含了时代性、人民性、全面性、实践性、阶段性等多方面的基本特征,彰显出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个体与社会、逻辑与历史、因与果“五个统一”的鲜明特质。
  其四,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建设,重在实践和落实。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建设实践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以新时代“美好生活”理论为指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略,紧密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各方面生活需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营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谐发展、有序推进的良好格局,为人民群众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提供更高质量的充足供给。
其他文献
作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简称俄共,CPRF)曾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1990年代,俄共经历了从重建到兴盛的发展历程,就组织规模及其选民支持率而言,占据了俄罗斯三分之一以上的政治空间。作为代表俄罗斯绝大多数劳动人民利益的反对党,俄共对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方针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对鲍里斯·叶利钦(Boris Yeltsin)起到了牵制作用,成为俄罗斯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非经贸合作发展迅猛,随着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非洲,开展直接投资。非洲大陆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正在吸引众多的国际投资者,中非在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合作空间。目前正值非洲经济平稳、快速增长阶段,中国企业要抓住这一机遇,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鼓励与指引下,加快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步伐,将中非关系推向更加全面、深入的发展阶段。本文将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中国对非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鸭绿江上游北岸,吉林省的东南边境,与朝鲜两江道市隔鸭绿江相望,是吉林省边境线最长的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对外贸易是长白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本文基于国际贸易理论,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比较分析等方式,以长白县和白山市统计年鉴、统计公告及相关统计数据和资料为基础,对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对外贸易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找出长白县发展
1928年,以金佐镇为首的新民府军政派和以金宗镇、李乙奎等无政府主义者联合成立了韩族总联合会。韩族总联合会以无政府主义作为理念,为实现北满地区朝鲜族的“自治”做了一系列努力。本文以韩族总联合会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韩族总联合会的成立、发展及其解体,力求阐明韩族总联合会的性质,及其所追求的所谓自下而上的“自治”运动的性质及其影响。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动态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系统研究建国初期内蒙古地区自然灾害,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灾害的实况、影响,为当代内蒙古地区防灾、救灾提供有意的借鉴。本文研究时段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从1950年至1964年的十五年,研究范围为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本文由前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包括本文选题目的及其意义,研究现状、创新之处和史料综述等内容。正文分三章:  第一章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内蒙古地区自然与社会等问题进行了简要回顾。通过介绍
学位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作为推动国家兴旺强盛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关心青年,各个时期的国家领导人始终将青年教育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实践,针对新时代的青年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观点。  习近平的青年教育观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
学位
中国传统家风建设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近代以来受到重创,逐渐淡化、断裂,甚至出现了历史断层。传统家风以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为支撑,成为国家政治机器的一个重要场域。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现代家风建设,是不是要回归传统家风?是否有其必要?何以可能?这些问题必须得到相应的解答。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现代家风建设面临着诸如社会内部嬗变与外部文化渗透的冲击、市场经济负面
学位
随着十九大的顺利召开,我国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局面。这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是理解和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逻辑前提。如果我们不能把握新时代的意义,我们就无法认清当前最紧急的问题。而没有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我们也就无法去澄清当前的问题,从而也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些现实问题,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
学位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社会稳定发展。高速发展的物质、精神文化消费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文化消费方式,成为了大众文化滋养的摇篮。大众文化发展现状中的某些因素会阻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尤其是会削弱文化的个性和创造力,这就需要我们去除这些障碍性因素。  由于我们正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分析大众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今中国进入新时代,对于生态问题的关注度也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集中体现在党和国家高度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问题。美丽中国建设是基于中国生态环境现状的深层需要提出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态思想结晶,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战略部署。美丽中国建设旨在达成自然环境之美、自然与人和谐共处之美、美美与共的大国之美。然而自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美丽中国建设至今,也出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