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治与西药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的对照研究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anmi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口服中药辨证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对比西药标准疗法对便秘患者主症评分、结肠传输功能、生活质量、随访疗效的影响,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提供简捷、长效、价廉、安全的传统疗法。研究方法: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就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重点专科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传输型便秘患者中,选取符合标准(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慢性传输型便秘患者60例。因病程较长,考虑脱落因素,予额外增加20%的样本量,最终确认病例数为72例。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72名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西药标准治疗组)各36例;剔除治疗组中临床资料不完整3例,中途服用其他药物者2例及失访脱落2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共29例;剔除对照组中中途不合作2例,临床资料不完整4例,失访脱落3例,最终纳入的共27例。分别予口服中药治疗和莫沙比利+聚乙二-醇4000散,疗程4周。疗效制定参考2004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其中参与疗效评价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粪便性状和便意感。主要症状综合疗效评定标准参考便秘评分量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PAC-QOL)计算治疗前后减分差值作组间比较。治疗后1个月、2个月、13个月均随访记录便秘主症评分量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PAC-QOL评估随访疗效。用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二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性别、年龄、便秘主症总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相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①两组病例总体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符合方案集:治疗组显效2例(6.89%),有效25例(86.21%),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显效1例(3.71%),有效23例(85.19%),总有效率为88.9%。全分析集:治疗组显效2例(5.56%),有效25例(69.44%),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显效1例(2.78%),有效23例(63.89%),总有效率为66.67%。②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及随访1、2、3月时组内总体积分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月、2月、3月间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随访1月、2月、3月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1、2、3月组间便秘主症总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相似。随访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随访1月后和2月后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随访3月后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情况优于对照组。④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说明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随访时:两组均为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在随访1、2月后,P>0.05,无显著性差异,而在随访3个月后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与西医治疗相似。2、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且疗效稳定、具有一定的随访疗效,临床疗效满意,有利于今后的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扶正抑癌法对卵巢癌术后机体内环境的调节作用和安全性,为卵巢癌术后的中医治疗提供临床可行性研究。   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选择病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