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趋式的名词配置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_142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趋式是指由趋向词充当补语的动补结构。语言学家们对这一结构的关注和讨论比较早,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对于动趋式的名词配置,很多学者多注重对现有句式的研究,而对“一位陌生女子从外面走进来”中的名词性共有成分“一位陌生女子”能够移到动趋式之后变换成表层非宾格句“从外边走进来一位陌生女子。”和“热水端来了”名词性成分“热水”能够移后变换成“端来了盆热水”而“他大叫起来”的名词性成分却不能进行后移的问题没有作出说明。   本文试图从小句结合的角度,运用控制度理论,通过对趋向词、趋向补语前的动词(即主动词)的具体分析,揭示动趋式的名词配置的一些规律,希望能够以此丰富汉语动趋式名词配置方面的研究。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以往动趋式及其名词配置的研究情况,说明本文的选题价值,要解决的问题及语料来源。第二章,讨论表达运动事件的动趋式的名词配置。说明趋向动词表示趋向意义时,动趋式所联系的共有名词成分在动作之后产生了位移,其受影响性强,在动趋式中可以移位。第三章,讨论表达变化事件的动趋式的名词配置。趋向动词表示结果意义时,结果小句强调结果状态还是变化过程,趋向动词是否语法化这两个因素决定了主动词小句与结果小句的关系的松紧以及动趋式名词的基本配置。第四章,讨论表达廓时事件的动趋式的名词配置。趋向动词的状态意义,表示动作或状态在时间上的展开或延伸,强调其时体意义,结果小句说明主动词,一般不会影响主动词主、宾语的配置。第五章,小结。对动趋式的名词配置规律进行小结。
其他文献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是后期象征主义代表诗人,二十世纪英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为二十世纪爱尔兰民族独立以及爱尔兰文艺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在研究先秦汉魏六朝史书、诗文总集、出土文献以及文物的基础上,对此一时期的寿辞和寿俗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探讨。   本文第一章主要研究了先秦时期铭文、《诗经》、《
学位
科举取士是隋唐以来最重要的遴才方式,它改变了汉魏以来选拔人才的标准,以统一的考试作为选士的规范,极大地激励了广大寒俊士子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随着科举影响的扩大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