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快速的提升,但这从纵向角度进行比较,如果从横向角度进行比较,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甚至还低于全球的平均值,更是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往单纯依靠投资、出口、过度消耗资源的高速增长模式已不符合我国的实际,因此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尤其是新型城镇的建设就势在必行。山东省是沿海较为发达的省份,其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国第三位,经济发展方式较为集约,而且全省城镇化的水平达到55%,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研究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我国其他省市的城镇化建设具有非常强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本文通过参阅国内外文献,得知现阶段影响城镇化的因素很多,如人口、生态、制度保障等,其中金融发展程度是影响城镇化的关键因子。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金融发展程度是一对孪生兄弟,其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城镇化的提高涉及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基础设施的完善等,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需要大量资本,此时金融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所以本文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分析城镇化与金融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意义。从总体框架上看,本文首先从理论高度全面阐述了金融和城镇化的逻辑关系,金融是推动城镇化的关键动力,城镇化为金融发展提供优越的环境;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一般城镇化,其主要包括人口、产业、社会城镇化等三方面,三者互相推动、相互促进。然后分析了金融与城镇化相互促动关系,金融能够有效的吸收社会闲置资本、促进资本转化为生产力,提高货币资本的利用程度;同时金融对“三农”提供资金支持,有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金融组织为小微企业提供资本贷款,推动企业做强做大,一方面可以把社会上闲散的剩余劳动力吸收过来,另一方面通过自身做大,有更大能力进行产品研发升级,促进产业的优化,推动产业城镇化;金融对社会城镇化的发展,主要通过以下的几种途径,首先城镇化的提高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生态环保投入等,但政府财政资金毕竟有限,此时若金融组织加大对基础设施城建资金的扶持力度,将会显著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城镇化的水平。总之,金融组织通过多种途径支持人口的城镇化、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及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城镇化建设质量和水平。本文采用了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和金融发展程度的关系。首先本文构建金融支持度与新型城镇化的指标评价体系。其中,构建的金融支持度指标主要有支持规模、支持结构和支持效率三个方面,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包括人口的城镇化、产业的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等方面,随后通过因子分析计量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可以有效推动城镇化的程度,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城镇化反过来也促进金融发展。然后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城镇化和金融支持度存在较大关联性。最后,本文结合实证研究,分析山东省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的一些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角度提出了针对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