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人面临髋部骨折,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否能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仍存在很大争议。随着人工关节材料和手术技术的进步,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作为内固定手术一种补充治疗方法,有其可以早期下地、避免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等优势,而成为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在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状态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假体(标准柄)采用骨水泥固定,并用钢丝固定重建大小转子及股骨距,在万能试验机上测试股骨假体的力学稳定性,为临床上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柄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2.目的测试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Evans-Jensen分型Ⅳ型)状态下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后,股骨假体(标准柄)的力学稳定性,并以股骨颈骨折作为对照,为临床上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柄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3.材料与方法3.1一般资料(1)股骨标本:本实验采用的标本均来自于浙江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的新鲜成年防腐股骨标本,6具12侧股骨。(2)假体标本:本实验选用国产骨水泥双动股骨假体,标准柄长122~135mm。(3)骨水泥:进口PALACOS R-40骨水泥。(4)电子式WDS-100万能试验机。3.2实验分组及标本的制备:A对照组:股骨标本于股骨颈处锯断,将标准股骨柄假体按照人工髋关节标准置换,骨水泥固定;B实验组:将股骨标本模拟成股骨转子间四部分骨折(Evans-Jensen分类Ⅳ型),然后用1mm钢丝捆扎固定大小转子及股骨距,再把标准股骨柄假体按照人工髋关节标准置换,骨水泥固定。3.3实验装置的制备①轴向载荷固定:模拟单足站立时股骨负重力线方向,使之冠状面呈内收20~25°,矢状面垂直位予以固定。②扭转载荷测试固定:在上述固定基础上于股骨下1/3处假体以远穿史氏针冠状面再予固定。3.4实验方法A轴向载荷下的微动测定:试件在万能试验机上安装,压板对准股骨头中心加载,速率0.1mm/min,载荷级别为100N分隔,加载至1000N。每100N千分表读数记录假体微动数据,单位μm。B扭转载荷下的微动测定:股骨头中心前方加载,行扭转载荷下微动测定,方法同轴向载荷下的微动测定,加载至800N3.5数据处理:将A、B二组数据进行SPSS 12.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每100N间隔二组数据之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4.结果垂直加载100N~1000N,侧方加载100N~800N二组比较(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标准柄股骨头置换后在垂直加载1000N,侧方加载800N内柄的初始稳定性和股骨颈骨折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临床上大部分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标准柄人工关节置换从生物力学分析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