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话分析一直是语言学家多年来热衷于研究的领域,而话轮转换理论又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西方的语言学家对于话轮转换的研究由来已久,并已形成一套丰富的系统框架理论。然而国内语言学家对话轮转换研究作出的贡献大多体现于对西方理论的介绍与引进。研究的对象也主要集中在真实的会话场景下话轮转换规则的运用研究,比如说师生对话,医生和患者对话,电话用语等,对于文学作品的研究并不多,美剧更是很少涉及。美剧近年来在国内受到热捧,尤其是在年轻人中,美剧所带来的新的价值观和社会理念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从话轮转换角度去分析美剧《纸牌屋》中的人物对话,对解读同类作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是以美国语言学家Sacks的话轮转换理论为理论基础,对美剧《纸牌屋》中人物对话的话轮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话是否也遵循话轮转换理论。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在《纸牌屋》中,人物的对话是如何反映话轮构成和话轮分配的?2.话轮转换规则在《纸牌屋》中的对话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3.《纸牌屋》中的人物对话是否都遵循了话轮转换理论?如果没有,其中的原因有哪些?本文将文中的人物对话分为独白、两人对话和两人以上的对话三组进行分析。语料的收集来自于视频网站上的相关视频和对应的台词脚本,并根据需要列出相应组的对话。此剧中常出现男主人公的独白,可以认定是一个人的言语。由于两人对话数量太多,因此在两人对话中,本文选取了男女主人公的对话作为研究语料。研究发现,在《纸牌屋》中,话轮的构成通常由单词、短语、简单句和复杂句组成。话轮分配通常有两种情况:当前说话者选定下一个说话者;会话参与者自我选择下一个说话者。在对话中,(1)(a)在当前话轮中,现在的说话者选择了下一个说话者,那么被选择的说话人就有权利而且必须接下去说话,而第三者就无权说话或者不必说话。(b)如果当前的说话者没有选择下一个说话者,那么别的会话参与者都可以自选成为下一个说话者(但不是必须),最先说话的人就可以开始下一个话轮。(c)如果当前的说话者没有选择下一个说话者,那么当前说话者可以继续说话(但不是必须),除非别人开口自己索取了话轮。(2)倘若在第一个话轮结构单位的第一个转换关联位置,说话人没有选定下一个说话者,而话语参与者也没有自选话轮,那么就进入到了(1)(c)的情况,即,说话人可以继续说话,接下来每次到了下一个转换关联位置,都可以循环运用规则的1(a)—1(c)。研究还发现,在会话过程中,有些对话并没有遵循话轮转换规则,这些话轮转换被称为异常的话轮转换。导致话轮转换异常的主要原因有:(1)为了转移话题而索取话轮;(2)为了表示赞同而索取话轮;(3)因为惊讶,而放弃了话轮;(4)因为默认,而放弃了话轮;(5)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不利方面而放弃了话轮;(6)为了回应上一个说话人的观点而索取话轮;(7)由于意见不一致而打断当前会话;(8)因为无法回应当前会话者的观点而放弃了话轮,以示抗议;(9)为了避免引起冲突而索取话轮说一些不相关的话语;(10)当前说话者由于尴尬无法继续,上一个会话者继续言语来弥补会话空缺;(11)对当前说话者感到厌恶,因此选定的下一个说话者放弃话轮;(12)为了提供与当前话题有关的新信息,会话参与者插入会话而索取话轮;(13)为了表达担心和困惑的情感,会话参与者插入会话而索取话轮。同时,剧中人物在话轮转换时的一个鲜明特征是权势关系,它决定了话轮的发起者,话轮分配数量,说话者的政治立场和话轮的结束者。对美剧《纸牌屋》中人物对话的分析,丰富了话轮转换的研究领域,且有助于交际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对异常话轮转换原因的剖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纸牌屋》这部美国白宫政治斗争剧发生的背景,有利于美剧的爱好者更深入地解读此剧以及背后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