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次数对纳米陶瓷与普通陶瓷金瓷冠抗压强度影响的对比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r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纳米陶瓷与普通陶瓷金瓷冠表面及瓷断面结构,并通过破坏试验比较两者的抗压强度,探讨不同烧结次数对两种金瓷冠强度的影响及纳米金瓷冠强度高的原因,为纳米陶瓷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试件制备:采用精密车床加工制造出模拟预备体的金属代型,代型包括底座及立柱(相当于预备体的金属冠核部分),底座直径30mm,厚度10mm,金属冠核高6mm,牙合面直径3.9mm,与代型相对应制作一个套管,套管内径4.5mm,顶端高于冠核0.3mm,就位后保证套管与金属冠核各轴面及牙合面保持均匀一致的0.3mm间隙。将代型的金属预备体部分于浸蜡器中浸蜡5秒钟后,采用压力塑型法制取基底冠蜡型,常规包埋、铸造,分别堆塑普通瓷、纳米瓷,制作厚度一致的普通金瓷冠、纳米金瓷冠各20个,共40个。根据瓷粉种类及烧结次数不同分为8组,每组5个。A-D组为普通陶瓷组,烧结次数依次为4、6、8、10次。A′- D’为纳米陶瓷组,烧结次数分别与A-D组相对应。各组的烧结次数中均包括不透明瓷烧结2次,自上釉1次,其余为体瓷的烧结次数。2 SEM观察试件表面结构。3抗压强度测试:将试件分别就位于代型上,置于Instron万能材料测试机上,进行破坏性试验,采用5KN的力值传感器,以1mm/min
其他文献
物联网技术通过大量应用大数据云端分享和快传等功能成为智能化的主要代表之一,通过大量增设辨析度高摄像头以及传感器的使用频率和使用优化高速的数据传输协议,能够尽量缩短
目的: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009年-2014年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经治的口底重症蜂窝织炎患者的基本资料,为该类疾病患者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参考。  方法:对患者的
某型号在使用线束仪完成全电性能检查后,存在测试数据漏项的隐患,本文通过开发一款测试数据检查软件将数据缺项、多项自动显示,能及时发现有漏项的产品,避免问题产品流入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