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住房金融市场,其后发展迅猛,曾一度被称为30年以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它的出现,不仅为市场提供了新的融资工具,而且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意义更加重大:既可以充当架起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桥梁,又能解决银行的流动性,实现银行风险与收益组合的优化。然而,此次次贷危机演变成的金融海啸给世人敲响了警钟,资产证券化更被认为是此次危机的罪魁祸首。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危机而全盘否定资产证券化,停滞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前进步伐。相反,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国证券化实践中的现状和问题,谨慎研究、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改进完善,找出适合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道路选择。
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运行机制入手,接着结合我国现有的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元一期”和“建元一期”以及我国目前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现状,较为详尽的分析了银行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获得的收益,并以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的数据对银行资产证券化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结论的同时也为我国进一步发展资产证券化道路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