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在中国,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未富先老”成为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现象。自从改革开放以及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生育与家庭观念都发生了很大转变。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以及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越发不合时宜,变得难以为继,加之原有国家福利的减弱与现代养老服务体系的空缺,老年人在出现各种日常生活能力缺失后,产生的长期生活料理需要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风险”。老年人中贫困、重病、伤残、空巢、失能、半失能等处于弱势的群体尤其应得到重视。因为老年弱势群体不但在未来老龄化社会中为数不少,更对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完善养老服务、构建合适的养老模式,不但能够解决一地一区的养老问题,更能推而广之以便探索适用范围更大的养老模式,为即将全面来临的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在人口、社会、经济的结构转型期维系稳定有序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国内养老模式研究的专家与学者都对居家养老问题先后做出了颇多的理论研究与数据统计,这些工作的经验积累为居家养老模式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居家养老模式的推进与完善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但细看这些数据与文献,绝大多数的内容是就居家养老的概念辨析与实践决策上的论述,居家养老概念理论论述的较多,而居家养老模式实证研究的较少。研究对象大多是城市社区的一般老人,很少对特定群体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选取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和分析其对居家养老的现实需求来讨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并以上海市X社区的空巢老人的养老生活状况作为代表案例,研究现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与方法。笔者的研究之所以以上海为例,是因为上海具备的政治、经济特征决定了它在中国城市中具有典型性与先进性。经济、生活水平、住房条件的优越性决定了城市中“空巢”现象的普遍性,对空巢老人的养老责任问题是当前讨论的热点。因此,在这样一个柔和了诸多因素的区域内进行对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研究,可以为建立覆盖面更广、服务模式更多样化、服务质量更高的养老模式提出可行性探讨,对填补学术空白也是有所助益。研究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可行性与运行质量瓶颈的突破对全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探究有着示范性与预见性的作用,具有实证价值。就国内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与问题笔者提出突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瓶颈的措施与建议:1.社区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2.动员最广泛的社会力量支持居家养老服务事业3.养老服务专业人员和志愿者队伍的建立4.政府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资金支持5.扩宽养老资金筹措渠道6.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