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任何残疾人家庭都将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当主要的照护者尤其是父母不再能够像以前一样提供照护时,残疾成员该怎么办。尽管当前各地已经逐步关注到残疾人家庭的照护需求,提供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以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但是仍然无法减轻这些家庭对未来的忧虑。尤其是在“老养残”家庭之中,这种忧虑更是十分明显。因此,对于未来的担忧,就需要做好详细的规划才能够逐步化解,“未来安置规划”这一概念也因此被提出。基于上述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残疾人家庭都将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当主要的照护者尤其是父母不再能够像以前一样提供照护时,残疾成员该怎么办。尽管当前各地已经逐步关注到残疾人家庭的照护需求,提供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以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但是仍然无法减轻这些家庭对未来的忧虑。尤其是在“老养残”家庭之中,这种忧虑更是十分明显。因此,对于未来的担忧,就需要做好详细的规划才能够逐步化解,“未来安置规划”这一概念也因此被提出。基于上述的背景,笔者对于农村地区的“老养残”家庭中的未来安置规划问题进行研究,这里的残疾成员主要指有智力/精神障碍的成年残疾人。本文的研究问题为:第一,农村老年父母对于这些具有智力/精神残疾的孩子的未来安置抱有何种心态,即是否有规划?有什么样的规划?这种心态在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是如何建构起来的?第二,老年照护者对于未来安置规划有何具体选择或行动?针对当前的未来安置规划困境我们可以提出哪些建议?解释框架上,本研究选择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将“心态”视为是一种主观的看法和概念,分析其建构的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将“心态”放在社会的视角上,研究个人是如何受到社会知识的影响和束缚的。为了更加突出建构过程的重要性,本文也对这些家庭的未来安置规划的具体行动选择进行了探究,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能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长度访谈的方法,笔者在某智障人士服务中心的帮助下,找到了 15名子女是智力/精神障碍残疾人的老年照护者,以及机构的3名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本研究首先对该类“老养残”家庭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探究,农村“老养残”家庭中有着不少非独生子女家庭,且子女残疾对于婚姻关系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不少家庭也面临着支出性贫困;智力/精神残疾成员残疾等级较高,有着多重残疾的问题,影响着其独立生活;先天残疾中未婚居多,后天残疾中已婚较多;残疾成员长期呆在家中,鲜有接受机构托养服务;老年照料者中女性承担的照护责任更大,且面临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在心态上,整体而言,大多数家庭中的主要照护者都认为未来安置规划是失望和无助的。没有未来安置规划的家庭往往认为未来安置规划不可行、增加了焦虑、没必要或者无人帮助共同设计未来安置规划;有未来安置规划的家庭中,在未来安置规划的开始时间、规划的参与者、规划公开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差距,也十分担心其设置好的未来安置规划在未来是否能够被履行,认为残疾孩子的未来仍然是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在心态的影响因素方面,笔者认为这些家庭未来安置规划心态的形成主要受到社会互动、社会现实以及个人表达的影响。第一,社会互动中,残疾人与社会互动时深受歧视,与老年照护者互动时有着紧密的相互依赖,与服务人员互动时专业关系紧张,这些都使得在考虑其未来的生活何去何从方面,面临着艰难的抉择;第二,社会现实方面,在家庭内部,照护者出于家庭责任感,身担巨大的压力,且将未来安置规划视为一件家庭私事;在家庭外部,社会服务不被信任以及社会制度仍处于兜底阶段也使得未来安置规划难以成形;第三,在个人表达上,未来安置规划的三大主体中,残疾成员不愿离家、老年照护者有着分离焦虑、未来潜在照护者也因规划的缺失承担着照护压力的“代际传递”。以上种种,都使得未来安置规划中出现失望、无力、困难和悲伤的心态,这种心态,无疑也影响了未来的规划内容的具体选择。在规划的内容选择上,老年照护者考虑得更多的就是残疾成员的未来照护、财产的划分、居住问题、未来突发事件的处理、未来经济来源和保障以及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这些方面涉及范围比较广,且与残疾成员能否在离开家庭后获得适当的照护,保障正常的生活息息相关。基于老年照护者对于未来安置规划所做出的的选择,笔者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参考国外的发展经验,并结合建构技术过程中所显现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使未来安置规划有合理性设计,一是家庭要转变理念,二是社会要提供未来安置规划的法律保障,三是政策上向家庭友好型政策逐步转变,四是利用家庭财产信托和保险业务为未来提供足够的经济保障,五是引导社会工作介入这一领域,帮助制定个性化的规划,六是按照一定的步骤,构建起未来安置规划的多元参与服务体系。通过以上个人和社会性路径的介入,相信能够更好地拆解建构的具体路径。综上所述,本文的行文脉络为:在了解农村“老养残”家庭中老年照护者未来安置规划的心态的基础上,对这种心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即其作为一种主观的观念看法,是如何在社会的视阈下建构起来的,同时结合这类家庭关于未来安置规划的具体选择和行动,提出相关的合理化建议,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这类家庭中智力/精神障碍残疾人的未来生存难题。
其他文献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1.7%,而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该病患者大都有肢体震颤、动作缓慢、行走困难、脸部呆板等表现,极大影响患者本人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很多老人都是谈"帕"色变。因此,我们必须对本病引起高度重视。
目的 比较Silverman-Anderson评分和Downes评分这两种评分法对足月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患有肺部疾病的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呼吸衰竭组(65例)和非呼吸衰竭组(363例),采用Silverman-Anderson评分法和Downes评分法对其进行评估,采用
21世纪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数据资源呈现出跨行业、跨领域性爆发的趋势,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信息化时代的洗礼和变革。我国的数字化博物馆也在一些高等院校内得以筹建和发展,这也是顺应现代化博物馆发展趋势的需要。其中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也是现代化博物馆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将信息化管理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展开创新性的应用,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腐败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它早已不仅仅限于政治领域,企业领域也存在一定现象。目前,不少学者主要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企业高管腐败的成因进行分析,并从外部治理机制的角度对腐败治理进行研究。关于高管腐败的内部治理层面,国内大多数学者从内部控制角度入手,分析其对高管腐败的影响。随着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地位和作用也已经得到业界公认,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了内部审计对盈余管理和高管腐败的治理
我国耕地面积广阔,跨越多个季节带,适合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培育,一直以来都是农业生产大国。“三农”问题事关我国社会稳定与发展,农民问题更是其中的核心与关键。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才能更好解决农民民生问题。财产性收入作为农民收入来源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虽然其占比相对较小,但是近年来其增长速度较快,与农民变动结构趋势相同,也为农民增收带来了一定贡献。同时,我国现在是以工资性收
自人工智能概念提出以来,机器学习、定理证明、模式识别以及人工智能语言等领域的研究都不断取得突破。但是由于冯·诺依曼计算机架构的局限性,传统计算机的性能已经不能满足人工智能的需要,因此急需发展新型的计算方法。受人脑的启发,研究者提出了神经形态计算以实现人工智能并降低能耗。最近,人工突触作为神经形态计算的基本硬件单元,引起了全世界研究组的兴趣,其中突触晶体管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而备受关注,比如能够同时执行
目的 分析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及非特异性指标。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36例(EOS)、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LOS)62例,分别记为EOS组、LOS组,比较其临床特征、检出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及非特异性指标、预后。结果 EOS组早产、低体质量发生率低于LOS组,母亲胎膜早破、羊水浑浊及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发生率高于
热电材料可以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的直接转换,可以应用在温度测量、废热回收、半导体制冷等方面。热电材料的性能由无量纲热电优值ZT值(ZT=(?)T)来表征。其中,电学性能用功率因数PF=S2σ来描述,优异的电学性能需要大的态密度有效质量和高的载流子迁移率。能带有效质量和能带简并度共同决定态密度有效质量,然而,能带有效质量与载流子迁移率相互耦合。大的能带有效质量会导致低的载流子迁移率,却不影响能带简并度
由于益生菌类原料在调节肠道菌群和增强免疫力保健功能的研究比较系统,健康功效明确,因此,其在保健食品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部分菌株已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明文规定允许用于婴幼儿食品的开发。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益生菌类原料具有的其它保健功能不断被发掘,而且作用机理也不断明晰,这为其在保健食品行业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更多的科学支持。本文阐述了益生菌类原料在我国保健食品中的功能研究进
社会工作在治理现代化时代背景下及自身不断本土化的实践中,以其专业优势发展成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治理主体。但通过近距离观察发现,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理想效果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本文对社会工作参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展开研究,包括其实践路径、行动逻辑等问题,并在分析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提出融合发展策略。以期促进社会工作本土化和专业化,为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证补充,促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