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手法源流浅探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06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归纳整理针刺手法的古今文献,并对针刺手法的源流进行梳理,统计各个时期针刺的常用针刺手法、针刺适应范围、针刺刺激量等。研究方法:采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文献整理方法,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梳理。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运用Excel 2010版本建立数据库,将数据按照常用针刺手法、针刺适应范围、针刺刺激量、针具等录入表格,通过计算机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挖掘出有效的信息。研究内容:详考涉及针刺手法之中医古籍文献,以中医大型电子图书《中华医典》为载体,以针刺手法、针刺病证、针具、刺激量为检索词在CNKI、万方、超星等搜集文献资料。暂拟5段(春秋战国及之前;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明时期;清朝至民国时期;1949年至今)成时间轴为序,分述各个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针刺手法,横向总结每一时期针刺手法运用于临床取得的治疗效果,探讨针刺手法取效机制;纵向比较各个时期针刺手法发展间的差异,理清沿革过程,并探讨各类针刺手法的异同及不同手法治疗相同疾病的取效机制,总结针刺手法治疗疾病的特点。结论:1.针刺手法春秋战国及之前,针刺手法主要有,“九刺”“十二刺”“五刺”“三刺”。常用的针具为贬石,骨针,竹针,青铜针,古九针。秦~南北朝时期,针刺手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 4种补泻手法及四时刺法、移光定位刺法和刺鬼十三法。针具方面继承了九针,并出现了银针。隋~明朝时期,针刺手法,包括25种单式手法,21种复式手法以及针刺手法配合使用26种,补泻手法24种,并将十四种手指补泻手法中的“循法”改为“掐法”,载“努法”,单独列出“盘法”。另有“按气通经法”,“透针平刺法”,“治病八法”。另新增针刺手法,如灵龟八法等17种。针具上九针仅从外形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名称上,“燔针”改为“火针”,“古九针”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逐渐减少,铍针被淘汰,且未有新针具出现。清~民国时期,针刺手法包括5种基本手法,14种辅助手法,18种复式手法,9种补泻手法,倡导气针法等,并创八种新针法。针具方面承淡安等创“华佗牌”毫针,出现了合金针,九针逐渐演变为近代针。1949年至今,常规针刺手法包括,单手进针等7种;补泻手法包括,捻转补泻等6种。电员针-运动疗法等33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现代针灸仪器有TDP、等25种。对各个医家的针刺手法进行汇总、规范,得出:单式手法有24种;复式手法23种;基本补泻手法10种。创“靳三针”“醒脑开窍”针法;贺氏“三通法”“中华三环疗法”“泗滨砭石疗法”“砭术十六法”“二十四式单式”手法。2.针刺的刺激量针刺刺激量以施行针刺手法的针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术时间及两次针刺间隔时间为标准。3.针刺适应证春秋战国之前,主要治疗的病症包括:脏病等内科病证,妇、产、儿科病证及癫狂等精神系统疾病。秦~南北朝时期,主治病症扩展到200多种证候,并涉及耳鼻喉及眼科,新增代脉、尸厥等症。隋~明朝时期:主治病证包括头面躯体痛证,内科病证,杂病,妇科病证共约113种,新增七疝、木肾、虚损失精。清~民国时期,新增外科病证,跌打损伤、疮、块、斑疹,呼吸器病15种,血行器病及心脏病9种,运动器病3种,神经系病34种,脑神经疾患16种及法定性传染病、急性传染病。1949年至今,针刺适应病证,其中坐骨神经痛8种,内科病证28种;妇科病证11种;儿科病证7种;皮外伤科病证18种;五官科病证10种,新增急症5种,包括昏厥等;新增其他病证6种,即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开放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1C0225)  摘要:高职院校开放型公共实训基地,除了承担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外,还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和提供服务的任务,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其培训对象及培训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开放型;公共实训基地;培训对象;培训内容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将元认知策略应用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正确、有效的听力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研究  一、引言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
【引言】:《高中物理选修3-2》教材中讲到: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间关系的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判断,这几个问题的判断方法分别为安培定则(或者叫右手螺旋定则)、右手定则、左手定则等判断方法,手势繁多,学生在使用时容易发生混淆。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种通俗用法,可以把这些手势统一在通俗方法之中,本定则为学生的记忆和使用带来了很大方便.特别是在考试中优显节省时间的优势。本文将
摘要:培养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口算训练形式多以“写算”为主,让我们解放孩子的双手,调动感官,结合视算听算等多种训练形式,让口算结果呈现动态显示,提高口算正确率!  关键词:口算 原因 训练形式  培养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新教材降低了计算的难度,同时又强调要加强口算。在实施课程改革多年以后,学生的口算能力究竟怎么样呢?  一、口算教学的现状  小学低段
【摘要】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是当今社会每个学校都关注的重要问题。对农村中学的 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未成年人中积极开展荣辱观教育,加强自身修养,防范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教育 对策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当今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农村中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追求每节课的清晰、简洁、高效,力求达到每节课更有实效,我校通过远赴杜郎口、杨思中学、利民二中等名校学习带回的宝贵经验,通过对名校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学情特制定以下教学模式:即“七步法”具体环节如下:  一、情境导入  通过介绍本节课的地位作用或故事等把学生的思维引人到课堂教学中。  二、提纲定位  出示自学提纲,规定读书范围,提出学习
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小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  1、众所周知,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